腸易激綜合症
更新時間:01:28 2019-10-0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19-10-0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19-10-02 HKT

都市人日忙夜忙,經常面對壓力和不良飲食習慣,以致出現肚瀉、便秘、腹脹等腸道問題,十分普遍,然而以上問題有可能在毫無原因和先兆下突然「發作」,在排除所有腸道結構性問題後,有機會是患有腸易激綜合症。部分腸易激綜合症個案與食物有莫大關聯,研究顯示進食低FODMAPs餐,能夠減低或舒緩百分之七十五症狀。今期營養師會詳細講解何謂腸易激綜合症,以及病因、徵狀和飲食治療方法。
統計顯示,全港有約百分之六的成年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由於不少患者未曾被確診,實際數字可能更多。它與一般肚瀉或便秘不同,並非因感染或病理因素影響,而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腸道功能性失調(Functional Gatrointestinal Disorder),腸道與腦部協調(Gut-Brain Axis)出現混亂,以致腦部對腸道肌肉的控制失調,令腸道無法發揮正常功能。除此之外,腸易激綜合症也有機會因腸道對某些食物吸收不良而引致。壓力不會直接導致腸易激綜合症,卻會加劇腸道不適的症狀。
養和醫院營養師莫穎姍說:「腸易激綜合症並不會引致其他腸道疾病,包括大腸癌或腸炎等,或衍生其他健康問題。患者求診的主要原因,大多是腸易激綜合症造成腸道不適,甚至社交與生活上的困擾,例如頻繁如廁、放屁、便秘、腹瀉、腹痛、腸道氣體過多導致腹脹等。」
腸易激綜合症須由醫生根據病徵來確診,於確診前必須先排除其他疾病和原因,例如腸道發炎、食物過敏或大腸癌,因為它們與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十分相似。
莫穎姍指出:「按照羅馬IV診斷標準(Rome IV Criteria),腸易激綜合症按患者的症狀可分為四類,分別是較常見的便秘型和腹瀉型,亦有兩者混合型和無法確定型。如患者持續三個月內,每星期反覆出現最少一次腹痛,同時與排便有關,或排便的次數或糞便的質地有變,症狀出現至少六個月,便有可能患有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治療一般針對症狀為主,莫穎姍說:「若患者長時間出現腹痛,醫生或會處方抗抽筋藥和止痛藥;如果是便秘型患者,瀉藥、含有纖維的營養補充劑都有助舒緩病情;對於腸道蠕動過快而受影響的患者,或需要服用腸道蠕動抑制劑;心理治療則協助他們放鬆心情,減少情緒和壓力令症狀加劇。」
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可能是源於對某些可發酵性碳水化合物(FODMAPs)吸收不良,亦可因大量進食FODMAPs而讓症狀惡化。可發酵性碳水化合物大多出現於五穀類、蔬果、奶及製品和糖類內,包括可發酵性的寡糖(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雙糖(Disaccharides)、單糖(Monosaccharides)和糖醇(Polyol)。莫穎姍解釋,當它們進入腸道後並不能完全被吸收,而由於腸道內含有很多細菌,會使食物發酵,從而產生氣體,導致腸道不適症狀。
研究顯示患者按「低發酵性碳水化合物飲食( Low FODMAPs Diet)」,可以降低百分之七十五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莫穎姍說:「低FODMAPs飲食法是近十年才提出,它與一般減肥或健康的飲食餐單不同,是一種用作針對腸道徵狀的飲食治療。患者亦應盡量減少進食會產生氣體、含咖啡因、酒精及高脂肪的食物,避免增加腸道負擔。」
由於低FODMAPs飲食需要戒掉引致腸胃徵狀的食物,必須在醫生和營養師監察下進行。營養師會按患者的飲食提供餐單以確保營養均衡,同時了解會否有其他飲食不耐問題,並進行適時重新引進(Re-introduction)。若自行進行低FODMAPs飲食,過度戒口,有機會造成營養不均或缺乏某一微量元素,如鈣、纖維、維他命等。'
統計顯示,全港有約百分之六的成年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由於不少患者未曾被確診,實際數字可能更多。它與一般肚瀉或便秘不同,並非因感染或病理因素影響,而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腸道功能性失調(Functional Gatrointestinal Disorder),腸道與腦部協調(Gut-Brain Axis)出現混亂,以致腦部對腸道肌肉的控制失調,令腸道無法發揮正常功能。除此之外,腸易激綜合症也有機會因腸道對某些食物吸收不良而引致。壓力不會直接導致腸易激綜合症,卻會加劇腸道不適的症狀。
養和醫院營養師莫穎姍說:「腸易激綜合症並不會引致其他腸道疾病,包括大腸癌或腸炎等,或衍生其他健康問題。患者求診的主要原因,大多是腸易激綜合症造成腸道不適,甚至社交與生活上的困擾,例如頻繁如廁、放屁、便秘、腹瀉、腹痛、腸道氣體過多導致腹脹等。」
腸易激綜合症須由醫生根據病徵來確診,於確診前必須先排除其他疾病和原因,例如腸道發炎、食物過敏或大腸癌,因為它們與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十分相似。
莫穎姍指出:「按照羅馬IV診斷標準(Rome IV Criteria),腸易激綜合症按患者的症狀可分為四類,分別是較常見的便秘型和腹瀉型,亦有兩者混合型和無法確定型。如患者持續三個月內,每星期反覆出現最少一次腹痛,同時與排便有關,或排便的次數或糞便的質地有變,症狀出現至少六個月,便有可能患有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治療一般針對症狀為主,莫穎姍說:「若患者長時間出現腹痛,醫生或會處方抗抽筋藥和止痛藥;如果是便秘型患者,瀉藥、含有纖維的營養補充劑都有助舒緩病情;對於腸道蠕動過快而受影響的患者,或需要服用腸道蠕動抑制劑;心理治療則協助他們放鬆心情,減少情緒和壓力令症狀加劇。」
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可能是源於對某些可發酵性碳水化合物(FODMAPs)吸收不良,亦可因大量進食FODMAPs而讓症狀惡化。可發酵性碳水化合物大多出現於五穀類、蔬果、奶及製品和糖類內,包括可發酵性的寡糖(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雙糖(Disaccharides)、單糖(Monosaccharides)和糖醇(Polyol)。莫穎姍解釋,當它們進入腸道後並不能完全被吸收,而由於腸道內含有很多細菌,會使食物發酵,從而產生氣體,導致腸道不適症狀。
研究顯示患者按「低發酵性碳水化合物飲食( Low FODMAPs Diet)」,可以降低百分之七十五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莫穎姍說:「低FODMAPs飲食法是近十年才提出,它與一般減肥或健康的飲食餐單不同,是一種用作針對腸道徵狀的飲食治療。患者亦應盡量減少進食會產生氣體、含咖啡因、酒精及高脂肪的食物,避免增加腸道負擔。」
由於低FODMAPs飲食需要戒掉引致腸胃徵狀的食物,必須在醫生和營養師監察下進行。營養師會按患者的飲食提供餐單以確保營養均衡,同時了解會否有其他飲食不耐問題,並進行適時重新引進(Re-introduction)。若自行進行低FODMAPs飲食,過度戒口,有機會造成營養不均或缺乏某一微量元素,如鈣、纖維、維他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