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止自殺日|港男一年內喪母離婚崩潰想輕生 求診半年走出傷痛
發佈時間:13:23 2022-09-08
9月10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近年自殺率上升,於2020年香港每十萬人中有13.61人死於自殺,平均每天約有2.79人自殺死亡,自殺率比2019年上升了0.36。註冊催眠治療師林雲峯(Tim Sir)接受本網訪問指,長期累積絕望、悲哀、沮喪等負面感覺,有機會萌生自殺念頭。他分享一個有自殺傾向的患者個案,並講解產生自殺念頭的成因及先兆。
Tim Sir向本網分享個案指,曾遇上男患者A先生,對方在同一年經歷了喪母及太太提出離婚,兩件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令他無法承受,故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他甚至在治療室說:「我好想死…好想早D結束…」
由於A先生面對喪親,讓經常要外出工作的他非常內疚;與此同時,太太要求離婚,令A先生雪上加霜。A先生慢慢從難過、悲傷變得麻木、抽離,自殺念頭亦慢慢出現。後來朋友發現他的異常,他們陪A先生尋求心理治療。
Tim Sir表示,大部份人對於自殺的感受都較複雜,想遠離痛苦同時亦想活去下,不停拉鋸。過程中亦容易因為情緒影響而變得固執。進行心理治療是一種非批判性的介入,讓患者能有一個安全、被尊重的情況下了解自己更多,從而發現新的出路。經過半年心理治療時間,A先生終於慢慢在傷痛中重新站起來。
產生自殺傾向的成因
根據衛生署資料,自殺是一種複雜的行為,一般是指某人蓄意自殘身體。自殺的人可能不是真的想死,他們只是想擺脫各種問題所帶來的困擾或痛苦。某些生活事件帶來的壓力會令人產生自殺傾向,例如:
- 情緒低落或無傾訴對象
- 關係破裂
- 破碎家庭
- 患病或失去健康
- 工作或學校的壓力
- 失去工作、金錢、地位或自尊
- 縱情及濫交
- 酗酒及濫用藥物
Tim Sir補充,生無可戀的感覺很「殺人」,是一種可以複合多種情感的狀態,可以是絕望、悲哀、沮喪、自責等感覺混合而成。而這些感受亦可以是突然而來,亦可以是因一些事件長期累積。
消除自殺念頭的方法
Tim Sir續指,一旦發現自己經常覺得生無可戀、自殺念頭揮之不去,甚至開始有身心自殘的傾向如酗酒,故意與人發生爭執、濫用藥物、無故的情緒低落及對本身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便要開始注意並告訴可信的朋友。他說:「無論發生甚麼事,你都值得過得更好!」
如果自己或身邊朋友有自殺傾向,他建議:
- 1. 先向所住地區的ICCMW(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尋找當值社工幫忙。
- 2. 尋找精神科醫生或合資格的心理治療工作者尋求專業服務。
- 3. 若遇危急情況請報警或直接到各大政府醫院急症室求助。
每十萬人中有13.61人死於自殺
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020年的年報,於2020年,使用自殺危機個案輔導服務的人士,有1,078宗個案屬於自殺危機者;138宗個案屬於自殺危機者親友,當中求助的人士,女性比男性多。
年報引述政府統計處(2020年臨時數據)資料顯示,由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香港人口大約是7,474,200,而死因裁判法庭報告於此段期間有1,019人死於自殺,當中包括747人毋須進行死因研究。2020年香港自殺率為13.61,即每十萬人中有13.61人死於自殺,比2019年上升了0.36,即平均每天約有2.79人自殺死亡。
記者:Ricca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