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進補|驅寒保暖養腎健脾胃 中醫推介24款初冬必吃食物
發佈時間:11:30 2022-11-07 HKT

今日(11月7日)立冬,冬季自此開始,加上天氣轉涼,亦要驅寒保暖。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指出,立冬養生重點是「養陰護陽,益腎養精」,飲食宜以「溫補」為主,補充熱量,打好根基好過冬。她推介24款溫熱食材,並推介3款初冬食療,讓大家吃後暖呼呼。
立冬要溫補 益腎養精
梁醫師在「CheckCheckCin」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古籍有云:「冬,終也,萬物收藏也。」隨著冬天來臨,草木凋零,萬物活動趨向靜止,部份動物進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春季做準備。人沒有冬眠之說,新陳代謝變得相對緩慢,宜益腎養精,補充熱量,打好根基好過冬。
立冬開始飲食宜以「溫補」為主,多吃豆類及堅果種子類,例如栗子、松子、黑豆,亦可多吃平和又易消化的魚類。香港的冬天並非十分嚴寒,宜先養好脾胃再進行溫補,多進食薏米、淮山、番薯等,多吃溫暖的米粥和食物,少吃生冷,避免吹風。
冬天必吃 24款溫熱食材
梁醫師指,進入年度最後一個季節——冬天,是「潛藏」的季節,適宜根據體質適量調補。以中醫養生來說,要注意驅寒保暖、歛陽護陰,也可適量吃溫性食物,為身體儲備多一點陽氣。
24款溫熱食材如下:
除了為人所熟悉的溫補性肉類如雞、羊及牛肉外,其實蔬果、穀物、堅果及豆類也有不少選擇,多為屬性溫熱,不少也有補血養腎之效,大家不妨在天氣漸冷之時,適量進食或以其入饌,尤其適合常有畏冷、手腳冰冷等陽虛人士。但要注意,身體有偏熱症狀如咽喉痛、口瘡、暗瘡、便秘或大便不暢等人士,以及濕熱體質人士則不宜多吃。
3款冬天養生食療
梁醫師推介以下3款冬日食療,有助養陰護陽,益腎養精:
內容獲註冊中醫師梁尹倩授權轉載
同場加映:傷風感冒飲食調理貼士
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亦曾在「CheckCheckCin」facebook專頁分享傷風感冒飲食及生活貼士,有助患者調理身體,早日康復。
8大飲食調理貼士如下:
生活調理貼士
除了以上貼士,梁醫師指感冒有分不同類型,建議患者宜諮詢中醫辨證論治,對症下藥。
內容獲註冊中醫師梁尹倩授權轉載
同場加映:滋陰清熱湯水
秋冬容易傷風感冒,經常打邊爐也容易令人燥熱上火,出現喉嚨痛症狀,梁尹倩醫師建議大家宜適量飲用滋陰潤燥的湯水紓緩。她早前在在「CheckCheckCin」facebook專頁推介滋陰清熱湯水「紅蘿蔔雪梨沙參玉竹湯」及「雪梨蓮藕白茅根湯」,適合喉嚨乾痛、便秘、燥熱、流鼻血人士飲用。
點擊圖片即看片湯水功效、材料、做法:
梁尹倩(Cinci EC):香港註冊中醫,修畢美國佩柏戴恩大學工商管理學士、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及中文大學針灸學理學碩士,《飲湯》系列作者及兩孩之母。
----------
撰文:Nicol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