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男子睡醒驚見皮膚爆裂血染床單 醫生指6類人易靜脈曲張

更新時間:17:09 2022-11-15
發佈時間:17:09 2022-11-15

長時間坐著或站立,容易腳痛,甚至會出現靜脈曲張問題。台灣一名45歲男子出現下肢靜脈曲張問題,並持續2年多。最近他睡醒後竟發現滿床是血,求醫後發現是因靜脈曲張嚴重引致皮膚潰瘍。醫生指出,有6類人屬高危的患者,強調要避免發生靜脈曲張,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

睡醒驚見滿床是血

綜合台媒報道,該名45歲余姓名男子從事廚師工作,經常要站立,往往一站就4至5小時。他出現下肢靜脈曲張問題約2年多,雙腿皮膚經常潰瘍,導致傷口斷斷續續出血。惟他認為情況不算嚴重,加上工作忙碌,故一直未有積極治療。

直至近日,余男醒來驚見滿床都是血,求醫後發現是靜脈曲張嚴重,導致皮膚潰瘍,傷口久久不能癒合,由於缺乏皮膚保護的病變靜脈受損,而造成血流不止。他後來接受微創靜脈曲張雷射手術合併硬化劑治療,經過三個月的觀察,現時已無大礙。

余男的靜脈曲張情況嚴重,甚至產生皮膚穿孔、流血。(圖片來源:長安醫院)
余男的靜脈曲張情況嚴重,甚至產生皮膚穿孔、流血。(圖片來源:長安醫院)


靜脈曲張7大症狀

台灣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鄭詩璁醫生指出,靜脈曲張初期可能難以察覺,且沒有任何明顯症狀,很多患者通常會在血管呈現蚯蚓狀,或腿部出現腫脹、痠麻等才求醫,惟此時靜脈功能往往已受損不堪負荷,若持續放任,隨時會引發皮膚潰瘍出血,嚴重甚至會造成肺栓塞、深層靜脈栓塞、蜂窩性組織炎等致命併發症。

而根據美國梅奧診所(Mayo Clinic)網站,靜脈曲張的7大症狀包括:


6類靜脈曲張高危人士

鄭詩璁醫生表示,以下6類人有較高風險患上靜脈曲張:

預防勝於治療

鄭詩璁醫生續指,靜脈曲張是靜脈功能結構損傷後的結果,由於人體無法自我修復靜脈瓣膜,因此要避免發生靜脈曲張,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以下為6項預防方法:

鄭詩璁醫生又說,若病情較嚴重的人士,可採用外科手術或微創治療為主,並依情況搭配硬化劑療法或醫療彈性襪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同場加映:研究指坐得愈多愈易患慢性病

根據一項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國際行為營養與體育活動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u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的研究顯示,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曾調查久坐與罹患高危疾病的關係。研究人員收集澳洲新南威爾士州45至65歲男性的健康狀況以及每日坐下的時間,並分類為少於4小時、4到6小時、6到8小時及8小時以上,結果發現坐下時間越長,患上慢性病的風險就會上升。

研究結果如下:

同場加映:久坐不動可致「經濟機艙症候群」

根據養和醫院資料,人如果長期處於坐着不動狀態,腳部較深處的靜脈可能會形成血塊,堵塞了血液從肢體回流至心臟,其中以發生在距離心臟最遠的小腿最為常見,引致深層靜脈血管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也俗稱為「經濟機艙症候群」的病症,嚴重可引起肺栓塞。

其實這個病症並不局限於機艙內發生,如手術後或慢性病患者長期卧牀,坐長途車或長時間坐着辦公人士亦有機會患上。通常因為經濟艙座位空間較窄,旅客長期坐着而沒有活動有機會造成深層靜脈栓塞,因而有此稱號。

同場加映: 「腳中風」高危一族

根據台灣血管外科學會網站顯示,下肢或周邊動脈阻塞的形成,是由於人體的周邊動脈因為老化、血管動脈硬化,或血管內血栓形成,從而導致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令血液流動受阻,所產生的特定組織缺血性病變。

以下9類人士都是下肢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