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患大腸癌不敢吃紅肉? 醫生揭致癌主因 教1招減風險
發佈時間:19:02 2023-01-12
現代人飲食西化,尤其又到了年底有很多西方的節日,大家難免都會揪出來聚餐,西式餐館經常是聚餐的好選擇,高檔牛排入口即化美味可口,又適合搭配紅酒,在工作忙碌之餘還真是紓壓。
紅肉被歸類為2A致癌因子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發文說道,紅肉的肌細胞內含有更多的肌紅蛋白,以及血基質、粒線體,在顯微鏡底下染色後顏色相對會比較紅,另外更含有較多的血紅素鐵、硝酸鹽、亞硝酸鹽,烹煮加熱或消化代謝後會產生多環胺類、多環芳香烴或N-亞硝基化合物等可能造成DNA損傷的化學物質,因此屬於潛在的致癌物。
因此,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WCRF/AICR)建議每周食用500公克以下紅肉,以降低大腸直腸癌及其他部位癌症的風險。
愛吃紅肉有風險但並非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主因
陳威佑表示,雖然紅肉有致癌的風險,但WHO並沒有因此禁止大家食用,畢竟它具有很多對身體好的營養素,此外,導致大腸直腸癌的因子很多️,包含遺傳、生活習慣(如吸煙、喝酒)、運動量不足、肥胖、糖尿病、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常食用油脂高或燒烤類食物等。
陳威佑提醒,特別是家族遺傳史,建議一等親有大腸直腸病史者,可以依照家人患病的年齡,提早開始進行大腸鏡的定期追蹤。
別忽略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而根據美國結腸直腸外科醫學會(ASCRS)指出,初期發現大腸直腸癌的治癒率很高,會造成死亡率高的原因是早期診斷的患者比例太低,往往患者都是後期才願意接受篩檢,使得癌細胞擴散或轉移。
最後,陳威佑進說道,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年齡逐年降低,除了現代人飲食的變化,也與疾病、肥胖、吸菸或喝酒等因素有關,雖然男性患病的機率較大,但對女性來說也是不容小覷。他也提醒,使用大腸鏡檢查還是最直接的檢測方式,但還是要透過專業醫療才正確。
本文獲「中天新聞網」授權轉載
同場加映:大腸癌常見症狀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大腸癌大多由一顆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瘜肉通常為良性,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附近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病徵往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常見病徵如下:
同場加映:大腸癌9大高危因素
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大腸癌有一些危險因素,除了一些無法改變的因素,如家族史、基因遺傳、人種外,有不少因素都與生活習慣有關,並可分為關聯性較強及關聯性一般,以下9個因素致癌風險較明顯:
常捱夜飲珍奶也會患大腸癌?
愛飲珍珠奶茶、捱夜、返夜更人士患大腸癌風險也高?錢政弘醫生指,以下7個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大腸癌風險:
延伸閱讀:大腸癌高危一族
台灣新北成泰醫院內科醫生傅裕翔曾發文指出,有6類人士患大腸癌的風險較高:
6大高危食物
內科醫生傅裕翔又指,以下6類常見的食物、飲品為誘發大腸癌的高風險因素,原因及進食建議如下: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