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23歲男出紅疹誤診皮膚病6年 揭患淋巴癌晚期 附症狀

更新時間:13:10 2023-02-25
發佈時間:13:10 2023-02-25

出疹除了是皮膚病症狀,也可能是淋巴癌病徵?深圳一名23歲男子自小出現脫皮、出紅疹等情況,多次求醫都被診斷為皮膚病,誤診6年後確診患淋巴癌晚期。淋巴癌為本港十大致命癌症 ,出現6大症狀要小心,包括皮膚問題。

出紅疹誤診為皮膚病

綜合內媒報道,該名23歲男子從小學階段就皮屑持續脫落,全身9成皮膚也出紅疹。他曾向多間醫院求醫,但都被診斷為皮膚病,經過6年治療,皮膚情況仍未改善。直到升讀大學時,該男子再次求醫,才被診斷出患有「蕈狀肉芽腫」,即「皮膚T細胞淋巴癌」,而且已惡化至晚期,須即時接受電療。

T細胞淋巴癌常被誤診

醫生指,T細胞淋巴癌的初期症狀為出紅疹、脫皮、皮膚乾燥痕癢,故常被誤診為皮膚病,只有進行詳細檢查才能發現。若沒及時治療,往往會惡化到形成腫瘤,甚至影響到淋巴結與其他器官。

醫生又指,由於男子被發現患有淋巴癌時已經惡化至晚期,因此需盡快進行電療。經過15次電療後,該男子的病情逐漸好轉,身上的紅疹也慢慢消退了。

同場加映:皮膚出紅疹痕癢或10種食物所致

淋巴癌成因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淋巴瘤是淋巴系統的癌病,種類繁多,可分為兩大類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又譯:何傑金病及非何傑金淋巴瘤)。香港及亞洲鄰近地區以非何傑金淋巴瘤的發病率較高,它亦是本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

淋巴瘤的成因至今仍未完全了解。但近年研究報告顯示,某些風險因素會增加患淋巴瘤的機會。這些風險因素包括遺傳基因病變、病毒感染 (如感染愛滋病病毒)、輻射、化學藥物及體內免疫系統失常 (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愛滋病及接受器官移植後接受免疫抑制劑)等有關。

淋巴癌6大常見症狀

醫管局指,淋巴腺腫大是淋巴瘤患者最常有的病徵,多數沒有疼痛。腫大的淋巴腺多發生在頸部,其次為腋下、腹股溝(即小腹與大腿之間的位置),然後逐漸擴散至其他部位的淋巴腺、骨髓和其他器官。其他常見病徵包括:

淋巴癌6大常見症狀/病徵:

  1. 發熱
  2. 大量出汗
  3. 食慾不振
  4. 消瘦
  5. 皮膚持續痕癢
  6. 疲倦

醫管局指,倘若癌細胞經已擴散至骨髓並且損害做血系統,患者可能會出現貧血、瘀腫及經常受細菌感染等現象。不過,上述徵狀亦可以出現於其他疾病,未必與淋巴瘤有關。所以當發現以上種種徵狀持續出現的時候,患者應當及早求醫診治。

淋巴癌病情分4期

根據香港防癌會資料,評估淋巴瘤的蔓延程度,最先是採用1971年Ann Arbor會議所建議的方案,病情主要分為四期。第一及二期被視為早期,第三及四期則被為晚期。後來在1989年英國Cotswalds會議又為這方案作出了補充和修訂,制定了一個新的臨床分期方案,沿用至今。

淋巴癌(淋巴瘤)病情4個階段特徵:

淋巴癌檢查及診斷方法

醫管局指,淋巴腺腫大是淋巴瘤常見的徵狀,但有3種情況也可引致頸部淋巴腺腫大,混淆診斷:

  • 頭頸部位的炎症(如扁桃腺炎)
  • 肺結核病
  • 其他已擴散的惡性腫瘤

要分辨淋巴腺腫大是良性或惡性的變化,除了透過詳細的病史與臨床檢查,淋巴腺活組織病理化驗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經證實,患者更需要接受血液樣本化驗、X光檢查、電腦掃描和抽取骨髓等檢驗,以便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狀况、腫瘤的分佈及蔓延程度和預後評估。

當測試完成後,醫生應可確定淋巴瘤的階段,淋巴瘤的階段可分為一、二、三、或四期,取決於淋巴瘤擴散多遠。

皮膚出紅疹可能是牛皮癬/銀屑病

台灣中醫師艾利絲曾發文表示,牛皮癬屬於免疫方面的疾病,在冬季容易發作,發作時會感到皮膚痕癢,更會令皮膚變紅。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