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暑|酷熱天氣1降溫方法中風率高4倍 狂飲水都錯?專家揭致命做法

更新時間:13:59 2023-07-09
發佈時間:13:59 2023-07-09

由於全球暖化和厄爾尼諾現象,未來6周內氣溫預計會多次創下新高,用哪種方法消暑降溫才最安全?有醫生指,中風不是只在冬天出現,如果夏天用錯1種方法降溫,就可能導致患上心血管疾病,例如中風。有研究亦指,如果用此降溫方法,中風風險可能高4倍。

消暑方法|1錯誤降溫習慣 增4倍中風風險

重症專科醫生黃軒曾在其Facebook專頁撰文指,有外國研究發現,當溫差大於5°C以上,因心臟病猝死及患上腦血管阻塞疾病的風險上升。即使本身十分健康、無任何病史,患上急性腦中風的風險亦急升4倍。極大溫差而令身體難以適應,甚至會有致命風險,溫差愈大,致命率愈高。

【同場加映】中風9大症狀

台灣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一般人以為只有冬季才會容易出現中風,但其實夏季中風的情況也不罕見,尤其如果用錯降溫方法,就會增中風風險。

他解釋指,夏天氣溫較高,易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如果此時進入室內氣溫較低的地方,就會令身體無法短時間適應溫差,也可能導致血壓大幅波動,增加腦中風的風險。

消暑方法|男子夏天開冷氣降溫 致急性中風險癱瘓

越南曾有一名男子因天氣炎熱,大開冷氣和風扇降溫,惟數分鐘後開始頭痛頭暈,量血壓時更發現血壓高達150/100 mmHg,同時左邊嘴巴和左半身亦開始感到麻木無力,送院檢查後證實為急性中風,需即時進行施打血栓溶解劑,以防止癱瘓和更嚴重的症狀。

【同場加映】中風成因/高危因素

消暑方法|4貼士避免溫差大引發中風

西安市紅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曉輝指出,要避免溫差大而引發中風,須留意以下4大事項:

消暑飲品|狂飲水降溫是錯誤方法?可致熱痙攣肌肉疼痛

狂飲水是錯誤降溫方法?腎臟科醫生洪永祥曾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一宗個案,一名30歲男生在高溫下騎單車,因怕中暑而補充水分,結果一下喝了4000至5000ml的水,回家後出現小腿抽筋、疲勞、噁心等症狀。

洪永祥醫生解釋指,在高濕熱環境下流汗過多,或在休息時補充過多水而非運動飲料,導致電解質流失及體內的鈉、鉀離子濃度相對偏低。低血鈉、低血鉀導致身體不自主肌肉收縮,造成肌肉疼痛和痙攣。

如果出現熱痙攣情況,會導致肌肉抽筋和疼痛,可以持續1至3分鐘,容易發生於大腿、小腿和手臂等部位。如果痙攣劇烈,甚至會影響腹壁肌肉,需要盡快治療。

消暑飲品|研究實測13款飲品補水效果 清水只排第10位

英國聖安德魯斯醫學院(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早前進行研究,測試了13款常見飲品,分析飲用後4小時內補水量的變化,並為其補水效果進行排名:

中暑熱衰竭|中暑VS熱衰竭症狀 體溫達41°C易中暑昏迷

根據衞生署資料,人在酷熱的環境裡體溫上升,身體機能便會自動調節來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不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等情況。

1. 熱衰竭症狀

消防處指出,長時間在酷熱的戶外環境進行體力勞動的人往往會因水分流失、電解質不平衡及身體器官欠缺足夠養分供應而較易出現熱衰竭的情況。

2. 中暑症狀

如患者已有熱衰竭徵狀,但仍然留在酷熱的環境中,便會出現更加危險的情況:中暑。此時,身體的溫度調節系統會完全失效,體溫會上升至致命的水平。

 

中暑熱衰竭|紅十字會教中暑熱衰竭急救方法

中暑熱衰竭|9大預防方法 喝2飲品易脫水中暑

中暑脫水|脫水成因/症狀 嚴重可致死

根據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資料指出,當身體流失的水分比攝取多,身體沒有足夠水分維持正常功能,便會脫水。

脫水成因

脫水症狀

中暑脫水|夏天防中暑 脫水3種嚴重程度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資料亦有指出,脫水情況分為三大程度:

中暑脫水|治療脫水4大方法

一旦出現脫水情況,醫生建議有4大方法治療: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