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致命|35歲女口渴狂飲水中毒亡 2種飲法易喪命

更新時間:14:07 2023-08-06
發佈時間:14:07 2023-08-06

天氣炎熱,適當飲水可防脫水中暑,但若飲太多,同樣有致命風險。近日美國一名35歲女子因為口渴,喝了4瓶水後感到不適,最終中毒身亡。有本港心臟科醫生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出,有2種飲水行為容易增加中毒、猝死風險,有5類人風險較大。

飲水中毒|35歲女狂飲水中毒亡 醫生揭致命原因

綜合外媒報道,事發於7月4日,美國印第安納州35歲女子Ashley Summers與家人到湖邊遊玩,因感覺口渴、頭暈、頭痛,她在20分鐘內喝了4瓶水。回家後,她陷入昏迷,被送院救治。

 

相關文章:流失6%以上水分可致命 營養師教自測脫水程度

送院後,Ashley仍昏迷不醒,腦部腫脹,經搶救後證實不治,醫生診斷死因為「水中毒」。Ashley的家人表示,Ashley事前喝了4瓶水,20分鐘內喝了共約1.8公升。醫生判定,Ashley在短時間內飲大量水,體內水分過多,導致鈉含量太少。

相關文章:水中毒可致頭痛 小心7大低鈉症狀

印第安納大學健康中心的毒理學家Blake Froberg指出,水中毒可引發神志不清、噁心、嘔吐等症狀。Ashley一家對此感到震驚。醫生指,這是相當危險的疾病,因喝水太多喝快而擾亂身體電解質平衡所致。

毒理學家Blake Froberg提醒,在夏季或在戶外工作、運動,制定補水計劃很重要,並要確保所喝的飲品含有電解質、鈉和一些鉀。

相關文章:飲清水不是最解渴!實測13款飲品補水效果 清水只排第10

飲水風險|喝水太多恐水中毒 出現低鈉症可致命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陳藝賢醫生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雖然多喝水對身體有益,但要注意飲水2大風險,包括大量飲水及飲用冰水。陳醫生指,身體血液不只有水分,還有電解質和鈉質 (鹽分),如果過多水分積聚體內,會令鈉的濃度被稀釋。

鈉質不足有何影響?陳藝賢醫生指,當人體鈉質太少,就會出現腦水腫、低血鈉症,導致嘔心、頭痛,嚴重可致神志不清,出現抽搐或昏迷,甚至會致命。運動後如何補水?陳醫生教正確飲水份量:

陳藝賢醫生建議,一般進行中等強度運動下,每小時喝大概400至800ml就足夠。如果進行劇烈運動,建議可以參考專業的運動員做法:

  • 在運動後磅重,推斷自己流失多少水分。一般運動後體重不能減輕超過2%,否則就有可能流失過多水分,導致脫水。
  • 如果磅重後發現輕了1000克,就要補充1.5倍的水分。但不建議一次過攝取,建議每小時喝400至800ml補充水分。

陳醫生提醒,如果大量補充水分超過4至5倍,就會有水中毒的風險。他指出,運動後應補充電解質飲料或室溫水(即攝氏15度至20度),因為有研究指出室溫水由胃部流到小腸吸收的過程最快。

飲水風險|喝大量冰水可致心臟病發 5類人高危

陳藝賢醫生亦不建議喝大量冰水,因為在心臟科角度,如果喝攝氏5度以下的冰水,有可能會引致血壓上升,心跳減慢或血管收縮,增加心臟負荷。這樣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容易引發缺血性疾病或心律不正。

他指出,有5類人飲用冰水容易不適:

陳醫生指,有5類人喝大量冰水容易不適,會引起會引起併發症,例如中風、心臟病發,甚至猝死風險:

  • 高血壓患者
  • 中風患者
  • 心臟病患者
  • 高血糖人士
  • 高血脂人士
  • 高血壓人士

另他指出,亦有人屬於隱性心臟病患者,要避免飲水不適,應盡量避免冰凍的飲料,並須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他表示,定期進行身體檢查(驗血壓、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心電圖),例如心電圖可以檢測「隱形殺手」心房顫。心房顫動可以引致中風,但如果提早發現,就可以用藥物控制,防止中風。

3類人喝大量冰水 增猝死風險 

陳藝賢醫生指,喝大量冰水會令血壓升高及血管收縮,當血管被塞,供血的肌肉會因缺血壞死,就會造成心肌梗塞,而導致心臟猝死。醫生指出,有3類人風險較高:

天氣熱狂飲水降溫超錯? 引發熱痙攣肌肉痛須求醫

狂飲水是錯誤降溫方法?腎臟科醫生洪永祥曾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個案指,台灣一名30歲男生在高溫下騎單車,因怕中暑而補充水分,結果一下喝了4000至5000ml的水,回家後出現小腿抽筋、疲勞、噁心等症狀。

洪醫生解釋,在高濕熱環境下流汗過多,或在休息時補充過多水而非運動飲料,導致電解質流失及體內的鈉、鉀離子濃度相對偏低。低血鈉、低血鉀導致身體不自主肌肉收縮,造成肌肉疼痛和痙攣。

熱痙攣成因及症狀如下

 

他指出,如果出現熱痙攣情況,會導致肌肉抽筋和疼痛,可以持續1至3分鐘,容易發生於大腿、小腿和手臂等部位。如果痙攣劇烈,甚至會影響腹壁肌肉,需要盡快治療。

天氣熱缺水脫水 可致中暑熱衰竭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人在酷熱的環境裡體溫上升,身體機能便會自動調節來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不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等情況。

熱衰竭症狀:

消防處指出,長時間在酷熱的戶外環境進行體力勞動的人往往會因水分流失、電解質不平衡及身體器官欠缺足夠養分供應而較易出現熱衰竭的情況。

中暑症狀:

如患者已有熱衰竭徵狀,但仍然留在酷熱的環境中,便會出現更加危險的情況:中暑。此時,身體的溫度調節系統會完全失效,體溫會上升至致命的水平。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