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丈夫有外遇 單親媽獨力養家反被兒子斥責 患抑鬱症入院 附常見症狀

更新時間:12:03 2023-08-30
發佈時間:12:03 2023-08-30

作為精神科護士,筆者曾接觸多位病人,其中一位單親媽媽患者令我印象深刻,在病房的角落總是見到她的身影,一頭稀疏且凌亂的頭髮,低下頭,迴避眼神接觸,彷彿心事重重。因為抑鬱症狀的煎熬,這位患者已經留院一段長時間。還未到40歲,生活上的種種經歷已她折磨得遍體鱗傷,整天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唉聲歎氣,慨歎自己為甚麼得不到任何人的愛。

獨力養家反被兒子指責 單親媽患抑鬱症入院

前一年,因為伴侶外遇讓她硬著頭皮母兼父職,獨力去照顧一對只有10歲和13歲的兒子,更甚是被兒子們抱怨是媽媽的錯,導致他們失去了爸爸。兒子的責備和不解令患者潛藏的焦慮和挫敗感一發不可收拾,像一隻揚不起帆的船,在汪洋裡無助地漂泊。在忙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下,出現情緒波動是難以避免的。但如果一直被低落的情緒困擾,甚至持續地影響工作或日常生活,便要正視是否已患上抑鬱症。

 

甚麼是抑鬱症?抑鬱症5大成因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患者會出現長時間情緒低落,或失去快樂或對活動的興趣,抑鬱期平均約數星期至數月。不論身體、情緒或思想均會受影響,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嚴重更會有自殺的念頭。若缺乏適當治療,問題更可持續數月以至數年。

抑鬱症的風險因素包括內在和外在,以下是一些抑鬱症常見的成因和風險因素:

  1. 遺傳因素:家裡有人患上抑鬱,也會增加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2. 生理疾病:因身體健康轉差而感到擔憂,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
  3. 性格:過分緊張、性格過於執著的人士都會較易患上抑鬱症。
  4. 生活壓力:種種來自日常生活中的難題及壓力,包括工作上的壓力、金錢上的困擾、事業受到挫敗、學業遇到挫折等。
  5. 童年創傷:例如幼年喪親、缺乏父母照顧,或曾經歷暴力和性侵犯等。

抑鬱症9大症狀

參考DSM-5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抑鬱症狀診斷標準,在下列九項抑鬱症狀中,若過去兩星期曾出現五種或以上病徵,而又對患者的學業、工作或社交構成影響,便可界定為抑鬱症。

  1. 一整天大部分時間都不快樂
  2. 興趣減少
  3. 體重或食慾下降
  4. 睡眠變差:失眠或嗜睡
  5. 思考動作變得緩慢
  6. 整天沒活力
  7. 覺得生存沒意思(沒價值感或罪惡感)
  8. 集中精力變差
  9. 有自殺念頭

大家可根據以上提到的核心症狀,看看自己中了幾多個,作為一個簡單的抑鬱症症狀自我測試。

抑鬱症的治療

 

抑鬱症已有有效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1. 心理治療

  • 認知行為治療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療。醫生會就患者的情況作出針對性治療,幫助患者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以及辨別消極想法。若出現上述症狀或對目前的治療有任何疑問,請立即向醫生查詢。

2. 藥物治療

  • 抗抑鬱藥是最常用的藥物,透過調節大腦中負責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以修復腦部功能,改善抑鬱症狀。另一方面,抗抑鬱藥促進產生維持腦細胞健康要素的腦神經生長因數,並有助彌補因壓力受損的腦神經生長因數。藥物的作用因人而異,可與醫生討論治療方案。

抑鬱症自救8大錦囊

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求醫及接受治療是最佳辦法。然而,抑鬱症治療需要漫長時間,此同時,可以參考以下八個抑鬱症自我治療的方法,以改善病情及穩定情緒:

  • 定時用餐及睡眠。
  • 確保自己有充足的睡眠。
  • 避免或減少吸煙、飲酒及濫用藥物,這可能會使抑鬱症惡化。
  • 緊抱自己,對自己說:「我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 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
  • 與信任的人談談自己感受。
  • 嘗試繼續從事曾經喜歡的活動。
  • 可按自己的需要,透過運動、冥想、瑜珈或按摩鬆弛一下。

【同場加映】支援抑鬱症患者的方法

    抑鬱症求助熱線

    求助熱線(錄音資訊或專人輔導):

    •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 醫院管理局24小時精神科熱線:2466 7350
    • 香港心理衞生會熱線:2528 0196
    • 撒瑪利亞會24小時熱線:2896 0000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4小時熱線:2389 2222
    • 生命熱線(24小時熱線):2382 0000
    • 利民會即時通(24小時熱線):3512 2626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講師 吳嘉欣

     

    相關文章:

    抑鬱復發|女子常被奶奶批評 妄想症爆發穿紅衣護身 拆解4大精神病症狀

    每4名港人有1人患抑鬱症 2類安慰說話恐致惡化尋死 附自測方法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