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吃飯習慣恐致糖尿病 醫生教飲食5招降血糖減肥

更新時間:12:00 2024-05-11
發佈時間:12:00 2024-05-11

吃飯的習慣也會影響健康?有醫生分享指,當進食時有1種習慣,就容易致肥,甚至增加患上糖尿痛和胃炎的風險。醫生教5大飲食方法,有助避免體重增加,防止患病。高能量早餐有助降血糖?

1種吃飯習慣恐致糖尿病 增患3種病風險

心臟科醫生謝安民在其facebook專頁指,不只食物的內容和份量會影響健康,其實進食速度和用餐時間對健康也有影響。謝醫生引述研究指,當吃得太快可能導致腸胃問題,並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到底為何出現上述問題?

吃太快會引發甚麼疾病?原因是甚麼?⬇⬇⬇

 

進食速度太快為何易致肥、引及糖尿病和胃炎?

1.超重或肥胖

  • 原因:進食過快最大危害就是不自覺地吃過量,容易攝入過多的卡路里,導致肥胖。
  • 相關研究:有研究指,進食快的習慣與超重或肥胖有關係,因為胃部向大腦發送飽足感的訊號,正是避免攝入過多卡路里的關鍵。然而,胃部需要大約20分鐘才能傳遞足夠的訊號給大腦,如果吃得太快,大腦可能還未接收到飽足的信號,就已經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

2.糖尿病

  • 原因:進食過快可能觸發特定細胞因子的分泌,例如白細胞素-1 beta(interlinkin 1-beta)和白細胞介素-6,這些發炎因子可能導致胰島素抗性,促進體重增加,甚至引發第2型(成年發病型)糖尿病。

3.胃炎

  • 原因:進食過快可能引發消化問題,許多人都有吃得太快後出現不適的經驗,例如打嗝、腹脹、噁心和消化不良等。此外,過多的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更長,增加胃黏膜暴露在胃酸中的時間,容易引發胃炎。
  • 相關研究:有研究證實,吃得太快與其他消化道疾病有關。

【同場加映】吃太快恐致糖尿病!血糖值有多高代表已患病?

高能量早餐+低能量晚餐 有助減肥降血糖

謝安民醫生引述研究指出,用餐時間與身體的代謝節律保持一致對健康有益。一天的卡路里攝取量,不同時間(早、中、晚)的分配可能對飲食健康產生影響。

早餐要吃最多?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早餐或午餐是最重要的一餐,有助於減肥,而晚餐則相反。不過,一項於2015年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涉及18名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成年人,發現與低能量早餐和高能量晚餐相比,高能量早餐和低能量晚餐可以降低全天血糖水平。

間歇性飲食法可降血糖?

謝醫生更指出,目前流行的「時間限制性飲食」(Time restricted eating)也是一種間歇性禁食法(intermittent fasting)。有研究顯示,如果進食的八個小時安排在早上,而不是較晚的時間(中午/下午),對於減重和肥胖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更有效。

【同場加映】168斷食法減肥5大成功秘訣 吃澱粉更易瘦

醫生教5招減肥降血糖 避免越吃越肥

謝醫生表示,飲食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不應忘記,進食不僅是生存和生理需要,也是享受美食和滿足心理的一種方式。他教5大飲食原則,有助減磅降血糖。

如何邊吃邊減磅降血糖?⬇⬇⬇

 

減磅降血糖飲食貼士

  1. 除了飲食的份量(卡路里),食物的品質(纖維含量、良好脂肪、多複合碳水化合物、避免純糖等)以及營養均衡都很重要。
     
  2. 吃東西時應該減慢速度,充分咀嚼。
     
  3. 一天的食物分配應以早餐或午餐為主。飲食常常與社交活動相關,豐盛的晚餐難以避免。因此,有時無法完全按照理想的分配方式進行,偶爾的例外並不要緊,通常可以做出補償,例如晚餐後散步一段路程,不要立即入睡。如果知道晚餐會有特殊場合,可以在早餐或午餐時稍微節制。
     
  4. 在身體停止活動或睡覺前的一到兩小時,最好少吃含糖或高卡路里的食物,並且控制食物份量。
     
  5. 健康飲食應該是長期的目標,我們應該盡力去實現。長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偶爾的違規並不需要過於擔心。

留意早期糖尿病8症狀 5類人風險高

常口渴想飲水要小心!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糖尿病初期會出現8大症狀。包括高血壓人士在內,有5類人患糖尿病易較高。即使本身健康狀況良好,也不代表能完全避免糖尿病。

糖尿病初期症狀+高危一族⬇⬇⬇

 

醫管局指出,糖尿病初期徵狀包括:經常口渴、小便頻密、感到飢餓、體重下降、容易疲倦、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以及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本港有10個人就有1個患有糖尿病,其中以下5類人屬於高風險族群:

  1. 有患糖尿病的直系親屬
  2.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人士
  3. 曾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誕下過重嬰兒 (體重4公斤或以上) 的女士
  4. 體重肥胖人士(其體重指標BMI超過23)
  5. 中年(45歲或以上)人士等

預防糖尿病關鍵在於多運動?

本港醫管局指出,肥胖是一個引致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可以透過預防肥胖去減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以下是一些預防肥胖建議:

  • 保持理想體重,體重過胖者,宜定下減重目標(5-10%現時體重)
    • 亞洲人的理想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 BMI)為18.5-22.9
    • 體重指標 = 體重(公斤) ÷ 身高(米)÷ 身高(米)
  • 均衡飲食,以「三低一高」- 即低脂肪、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素飲食原則為目標
  • 保持活躍,定期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建議每星期最少五天進行30分鐘或以上運動)

延伸閱讀:吃水果可減糖尿病風險? 1種水果最有效!

 

延伸閱讀:日本名廚患糖尿病50年 靠飲1款湯逆轉穩定血糖

資料來源:《謝醫師開講》、醫管局

---

相關文章:

飲1種湯易致血糖高!醫生實測半小時後血糖飆升65% 4類食物也高危

慢性發炎恐變糖尿病癌症!常吃5類食物易中招 推介5大食物防癌抗發炎

糖尿病成因|14歲女不肥胖也患糖尿病 致命餐單曝光 醫生教自測7症狀

降血糖|常打鼻鼾患糖尿病風險增35% 營養師推「1日1千卡」餐單控血糖

糖尿病|幻覺竟為糖尿病警號? 男子頻見紅色閃光揭因血糖超標 拆解糖尿病致盲風險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