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搖頭/突然拍打物件 是抽動症還是妥瑞症?專家教分辨症狀 拆解4大迷思

更新時間:16:59 2024-06-19
發佈時間:16:59 2024-06-19

在公眾地方或公共交通工具上,偶然會遇見某些人不由自主地用力眨眼、藐嘴、聳肩,又或者重發出特定聲響、語句等。此等症狀並非罕見,但由於普遍市民「抽動症」及「妥瑞症」缺乏認知,許多時候會產生誤解,甚至對患者有偏見及作出批評。許多患者在求診過程中,亦可能浪費大量金錢而仍未找出病因。

如何分辨抽動症及妥瑞症症狀?

筆者認識一位患者曾試過飲符水、做法事,並嘗試很多另類療法,花費大量治療費用,但抽動症狀卻每況愈下。兩年後,最終被轉介至精神科,才發現自己患上妥瑞症,在接受治療後,才得以減輕症狀所帶來的困擾。

參考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的診斷標準,「抽動症」是不隨意、重覆以及突然的肌肉抽動。抽動症狀可分為簡單型的運動抽動和語聲抽動,複雜型的運動抽動和語聲抽動。以下為常見表徵,有助讀者了解抽動症:

抽動症症狀|1. 運動抽動

  • 簡單型:不停眨眼、眼部動作、噘嘴、鼻子顫動、搖頭晃腦、聳肩、下顎發出咔聲
  • 複雜型:咬自己、做手勢、拍打東西、推手臂、彎曲和旋轉肢體(仿似有意思的動作或面部表情,比較緩慢及牽涉較多肌肉群組)

抽動症症狀|2. 語聲抽動

  • 簡單型:清喉嚨聲、咳嗽聲、嗤鼻聲、吐口水、咕嚕聲、吸吮聲、似豬的咕嚕聲
  • 複雜型:重覆音節、字詞、片語、句子、模仿別人言語、粗言穢語(仿似有意義的言辭字句,或不恰當的字眼)

動作及語聲抽動持續出現 有機會是妥瑞症?

如果抽動症患者同時出現動作及語聲的抽動,並持續一年以上,就很可能是患上遺傳性神經疾病「妥瑞症」,需要尋求醫生檢查和診斷。抽動症狀一般由簡單型發展至複雜型、由頭臉發展至軀幹及肢體。每1000名學童之中,約有3至8位妥瑞症患者。患者普遍發病於6至7歲,在青春期病情略為嚴重。

幸而,大部分患者在成年階段,症狀會大為減退,約30%患者長大後會自動痊癒。雖然大部分患者的情況會逐漸改善,但由於症狀明顯,且在求學時期發病,可想而知,此症患者的學業及社交時常帶來不便,令患者容易被歧視,甚至引起情緒困擾。

妥瑞症及抽動症4大迷思/謬誤

目前,雖然未能根治妥瑞症及抽動症,但透過公眾教育,認識病症本質,除了幫助患者減輕病症對生活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重要是消除社會歧視。

誤解1. 抽動症和妥瑞症會傳染。

  • 事實:抽動症或妥瑞症是遺傳性神經疾病,並非傳染病,患者應享有正常工作、升學及社交生活。但如果症狀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應及早求醫,藥物治療可更顯著緩解症狀。

誤解2. 抽動症患者發出粗言穢語或粗口手勢,是人品很差或想引人注意。

  • 事實:抽動症狀一般都是突如其來,在緊張、興奮、疲倦或被關注抽動時,抽動會更為頻密,且難以自控。其實,抽動症和妥瑞症都不影響智能表現。筆者接觸過的患者之中,許多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誤解3.  讓學校或工作場所的人知道自己有抽動症會被標籤。

  • 事實:當身邊人清楚明白是抽動症所引起的症狀,會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納。在日常生活上,身邊人毋須特別關注患者,讓患者有空間去管理抽動。而且,在平靜和專注的活動之中,一般會令抽動症症狀顯著減少。

誤解4. 患者可以忽略或壓抑抽動。

  • 事實:大部分患者在抽動發生前,都能感到有先兆衝動,如感覺有能量要從身上發出或累積內在張力。猶如打噴嚏時,鼻腔內有股搔癢,感覺「如箭在弦,不得不發」。雖則患者可以短暫抑壓抽動,但在抑壓後,會更強烈地抽動。運用行為治療,管理抽動,可以針對先兆,改善抽動反應。

備註:以上只是一般患者的症狀,不能作為專業診斷。如需協助,應及早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講師 陳富彬

---

相關文章:

自閉症兒童/成人階段有何分別?升學工作拍拖結婚如何適應?專家教3大社交貼士

ADHD|成人也會患ADHD!記性差情緒化是徵兆?6問題自測症狀 附治療方法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