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次數反映健康問題!常便秘腹瀉恐3器官出事 研究揭最佳大便次數
發佈時間:12:20 2024-07-22
大家每日排便多少次。美國近日一項研究指,大便的頻率可揭示人體的長期健康狀況,經常便秘或腹瀉可能反映3大器官受損。到底每周排便多少次,方為健康?
排便次數反映健康問題 研究揭每周最佳大便次數
華盛頓州西雅圖系統生物研究所團隊於7月16日在《細胞報告醫學》(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發表上述研究指,排便次數影響體全身系統的健康,當排便頻率異常,排便不足(便秘)或過量排便(腹瀉),均可能成為引發其他疾病的風險因素。
大便次數何謂正常/不正常?研究結果如下⬇⬇⬇
每周排便多少次屬於便秘或腹瀉?
研究團隊收集了1425名健康成人的數據,當中83%是白人,8.5%是亞裔。測試者年齡介乎19歲至89歲,其中65%為女性,平均BMI是27。研究人員根據他們的排便次數分為以下4類:
- 每周排便1-2次:便秘
- 每周排便3-6次:低於正常值
- 每天排便1-3次:高於正常值
- 每天排便至少4次:腹瀉
研究團隊再收集參與者的糞便與血液樣本,也調查他們的運動、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心理健康、壓力指數。
甚麼人容易便秘腹瀉?最佳排便次數是多少次?
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性別、BMI指數與排便頻率顯著相關。當中女性、年齡較輕人士、BMI較低的人士,排便頻率較低。便秘與腹瀉人士亦各與不同的疾病相關:
1. 便秘人士
- 出現腎功能下降的現象
- 長期便秘與神經退化性疾病、慢性腎病有關連
2. 腹瀉人士
- 出現肝功能下降現象
- 出現抑鬱、焦慮等心理健康狀況的人士,腹瀉的機率比較大
研究指出,讓身體維持最佳健康狀態的理想排便次數,應為每天1-2次。
【同場加映】便秘出現4種情況須求醫
經常便秘或腹瀉 恐3大器官出問題
研究指,如果糞便在腸道停留太久,腸道微生物會耗盡所有可用的膳食纖維,腸道菌相轉趨以蛋白質發酵為主,因而產生多種毒素進入血液,導致其他器官受害。是項研究發現,經常便秘或腹瀉的人士,出現以下問題:
- 蛋白質腸道發酵菌比較多;每天排便1次到2次的人擁有較多的纖維質發酵菌。
- 當腸道微生物改以蛋白質為食,也會導致偏好蛋白質的細菌增加,最終微生物可能會開始分解腸道黏膜,腸道可能因此「滲漏」。腸道內對於其他器官有毒的細菌與代謝物會隨著血液流向其他器官引起發炎,受影響的內臟包括心臟、肝臟及腎臟。
研究作者之一的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系統生物研究所副教授Sean Gibbons表示,這項研究表明排便頻率對於人體全身系統的影響,排便頻率異常有可能是慢性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
延伸閱讀:便秘要吃乳酪?通便必備4大元素!推介10種食物潤腸清宿便
資料來源:《細胞報告醫學》期刊
---
相關文章:
便秘要吃乳酪?通便必備4大元素!營養師推介10種食物潤腸清宿便
便秘原因|23歲女常吃1食物致嚴重便秘 10日只有1次大便要灌腸 附超強通便食物
日日排便仍有3kg宿便?醫生教4招清宿便 早餐喝1種飲品快速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