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指標自測中風/心臟病風險!1類人提早發病率高562% 60歲前已中招
發佈時間:18:53 2024-09-24
心臟病及中風均為港人十大主要死因,死亡率分別排第3及第4。心血管疾病防不勝防?一項涉及9.6萬人的研究指出,有5大指標可自測心血管健康,其中1類人在冠心病提早發病風險竟高達562%!60歲以下也要小心!
心血管病致命率高 1類人早發風險高562%
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研究團隊分析內地96400名成年人的數據,旨在了解生活習慣、遺傳風險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研究結果於今年7月於國際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發表。
甚麼人提早患冠心病率最高?⬇⬇⬇
研究對象|分析逾9.6萬人數據
研究團隊透過採用中國嘉道理生物樣本庫中96400名參加者的臨床和基因數據,並把參加者分為以下4個組別進行研究:
- 低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健康
- 低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不健康
- 高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健康
- 高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不健康
研究結果|提早中風/腦出血/患冠心病風險
在60歲以下的人群中,與低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健康參加者相比,3類參加者對患上冠心病、缺血性腦中風和腦出血結果風險如下:
- 低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不健康:早發冠心病風險增加25%、早發缺血性腦中風風險增加74%、早發腦出血風險增加58%。
- 高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不健康:早發冠心病風險增加562%、早發缺血性腦中風風險增加234%、早發腦出血風險增加553%。
- 高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健康:早發性冠心病風險下降67.8%、早發性缺血性腦中風風險下降57.4%、早發性腦出血風險下降54.3%。
若以病發年齡比較,高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士,冠心病平均病發年齡提早3.4年、缺血性腦中風則提早6年,早發性腦出血則提早1.6年。
健康生活習慣能逆轉早病發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健康生活方式能夠有助預防冠心病、缺血性腦中風和腦出血早病發的風險。無論遺傳風險高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遺傳風險與生活方式有疊加效應,建議中年人要保持健康生活習慣。
5大健康指標 自測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團隊基於《中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列出5種不健康的生活指標:
- 目前吸煙或因患病而戒煙
- 有下列其中三種飲食習慣之一: 每天不吃新鮮水果、每天不吃蔬菜、每天吃紅肉或每周少於一次
- 運動量不足規定量的一半
- BMI低於18.5kg/㎡或高於24kg/㎡
- 男性腰圍超過90cm/女性腰圍超過85cm
研究團隊指出,每項不健康生活方式得1分。如獲0至1分,即反映生活方式健康;若獲4至5分,則反映不健康。
冠心病8大症狀 頸部痛是警號?
據衞生署資料,心臟病泛指各類與心臟有關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其中,最易引致死亡的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當膽固醇層在心臟冠狀動脈內壁積聚,令動脈管腔收窄,導致心肌血液供應減少,從而形成冠心病。
冠心病症狀及成因⬇⬇⬇
冠心病常見徵狀
醫管局指出,近年冠心病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40多歲已患有此病並不稀奇,部分人首次病發前可能不會出現任何徵狀,因而忽略了患病的可能性。當冠心病病發時,有機會出現以下症狀:
- 劇烈運動後產生壓迫性的心絞痛,痛楚可擴散至手臂、肩膀、頸部和下顎,但休息後會好轉
- 心絞痛程度會加劇,時間也會延長
- 心律紊亂
- 暈眩
- 出汗
- 噁心
- 四肢無力
- 氣促(如已出現心臟衰竭)
- 雙腳水腫(如已出現心臟衰竭)
冠心病成因
醫管局指出,許多風險因素可誘發冠心病,以下將風險因素分為3類:
1. 生活方式
-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健康的飲食習慣應為低鹽,低糖,低脂肪和高纖維;每天應該吃五份蔬菜和水果)、缺乏運動、過重和肥胖、吸煙、精神壓力
2. 患有慢性疾病
-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3. 環境因素
- 空氣污染、噪音污染
預防冠心病方法
根據衞生署資料,可透過以下方法減低患上冠心病的風險:
- 避免吸煙。
- 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進食含過量脂肪、油、鹽及太甜的食物。
- 因應個人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運動。
- 控制體重
- 爭取充足休息,避免精神緊張。
- 根據醫生指示,定期檢查血壓及膽固醇。
延伸閱讀:吃3種油可防血管閉塞?醫生推介3類食物 護心臟降膽固醇
資料來源:《Nature Human Behaviour》、衞生署
---
相關文章:
血管老化易中風心肌梗塞 醫生教1分鐘自測風險 量血壓出現這數字高危
全球84%中風病例可預防 10大飲食習慣風險高 少吃1種油易中風?
45至64歲中風死亡率上升!全球每4人有1人中風 90%病例由10大因素引發
中風先兆|28歲男常做運動無三高 出現1徵兆中風半癱 醫生揭年輕中風6大原因
港人第3大致命疾病!1類都市人患心臟病風險高68% 專家教3招保護心臟
心臟病|易頭暈恐患心臟病 小心8大高危因素 醫生教5招自測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