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後易心肌梗塞?醫生揭5大非典型症狀 3部位疼痛是警號!
發佈時間:17:54 2024-11-08
隨著立冬剛剛過去,慢慢踏入冬天,除了要注意保暖,有醫生也提醒須留意冬季心肌梗塞問題,當發現身體出現胸痛等典型症狀固然要多加警惕,但也不要忽略一些非典型病徵,例如有3個身體部位如長期出現疼痛,就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症狀之一。
立冬後易心肌梗塞?病徵不只胸痛!
立冬除了是進補時節,更是心肌梗塞時有發生的季節。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撰文提醒,隨著氣溫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卻會上升。而且有眾多研究指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如胸痛、胸悶等,在冬季有可能被「非典型症狀」所掩蓋。
美國心臟醫學會曾有研究發現,在心肌梗塞發生前的1個月內,只有57%的女性會出現胸痛預兆,男性更只有29.7%。不過,有70.7%患者在病發前1個月會感到極度疲憊,47.8%會有睡眠不足的問題,也有42.1%曾出現呼吸急促。這些非典型症狀看似較常見,卻容易被忽略,讓患者難以提早察覺病情變化。到了急性發作,常常已經來不及了。
心肌梗塞5大非典型先兆 3部位疼痛是警號!
黃軒醫生引述一份系統性回顧論文,列出心肌梗塞的5大非典型症狀,提醒若忽略這些不明顥的徵兆,可能導致延誤就醫,引發生命危險。
心肌梗塞5大非典型症狀:
1. 消化不良或腹痛
- 相關研究:冬季心肌梗塞患者中,有相當比例表現為消化不良或腹痛,類似於胃部不適的症狀,容易被誤認為腸胃問題。
- 原因:可能是迷走神經受影響,而引發腸胃道症狀;心臟缺氧也可能引起內臟疼痛的傳導,導致上腹部不適。
2. 呼吸急促
- 相關研究:特別是在寒冷氣溫下,患者可能會感到呼吸困難,這是由於心臟負荷增加所致,但容易被忽略或誤診為呼吸系統疾病。
- 原因:主要由於心臟供應血流的能力下降、急性肺水腫、呼吸系統氧氣供應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所引起的。
3. 極度疲憊
- 相關研究:疲憊症狀特別常見於老年患者,且往往不被視為心肌梗塞的指標。
- 原因:心肌梗塞會大幅增加交感神經系統亢進,導致身體釋放大量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這些荷爾蒙雖能暫時幫助維持血壓和心臟收縮,卻會讓患者在急性期過後感到極度疲憊,長者尤其容易受影響。
4. 頭暈或暈眩
- 相關研究:一項臨床觀察指出,患者頭暈甚至出現暈厥的現象在冬季特別常見,但常常被忽略。
- 原因:心肌梗塞時,心臟的泵血能力受損,導致全身的血壓下降。當血壓過低,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引發頭暈或暈眩感,情況在心臟功能弱的患者身上更常見。
5. 肩頸痛或手臂痠痛
- 相關研究:有多篇文獻指出,冬季心肌梗塞患者可能會感到肩膀、頸部或手臂痠痛,疼痛甚至會擴散至上臂,而非傳統的胸部疼痛。
- 原因:心肌梗塞引發的強烈疼痛刺激會沿著神經傳遞,並影響到附近的神經分支。由於肩膀和手臂的神經靠近胸部,疼痛訊號可能被「轉移」,可稱為「反射性疼痛」。
3類高危人士尤須小心非典型症狀
黃軒醫生提醒,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多樣化,可能會模糊臨床診斷,容易令患者誤以為是其他疾病。
因此,在冬天時若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特別警惕心血管問題的可能性,及時就醫檢查,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的病人,更常會出現非典型胸痛。
解構心肌梗塞症狀/併發症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急性心肌梗塞普遍稱為「心臟病發」,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通常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血栓引起的。沒有血液供應的心肌就無法正常運作並開始壞死。
- 典型症狀:心口痛和胸部不適,有時更會延伸到下顎和左臂;冒汗和呼吸困難。
- 非典型症狀,如消化不良和頭暈。
- 有時,心臟驟停亦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首發症狀。
- 併發症:心肌壞死和功能失效,嚴重時會導致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臟衰竭。壞死的心肌可導致心律不正或心臟結構破裂而造成的心包填塞、急性二尖瓣倒流或急性心室間膈缺損。所有這些情況都有即時生命危險及增加中風或其他器官衰竭的機會。
- 長期影響:患者心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急性心肌梗塞的倖存者其患上慢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和中風等的風險會增加。
延伸閱讀:得舒飲食法5大原則 助通血管防心肌梗塞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醫管局
---
相關文章:
血管老化易中風心肌梗塞 醫生教1分鐘自測風險 量血壓出現這數字高危
40歲女常吃水果血脂超標 心肌梗塞險喪命!醫生揭1種吃法超錯
吃洋蔥可防血栓/中風/心臟病?營養師推介6大食物通血管 更可降血壓血糖膽固醇
港人第3大致命疾病!1類都市人患心臟病風險高68% 專家教3招保護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