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教摸7部位自測血管健康 按肚臍知猝死風險?手腳不協調恐中風?
更新時間:13:38 2024-11-22
發佈時間:13:38 2024-11-22
發佈時間:13:38 2024-11-22
【血管健康/心血管疾病/症狀/先兆/徵狀】按壓肚臍就能知道猝死風險?有醫生提醒,身體3大血管一旦出問題最為致命,摸摸身體7大部位,可自測血管健康狀況,及早察覺中風、心肌梗塞、動脈瘤等嚴重疾病風險。手腳不協調恐是警號!
血管健康|3大血管問題最致命
哪些血管問題最致命?根據內媒《生命時報》報道,多位心臟及血管專家受訪講解常見的血管堵塞風險、如何識別血管疾病的徵兆,以及減低風險的方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生陳啟稚表示,在體內眾多血管之中,有3條屬於「高危路段」,一旦堵塞將引發生命危險。
1. 下肢血管
- 堵塞原因:下肢離心臟最遠,且血液逆流而上,血管內皮損傷風險大,膽固醇容易在下肢血管沈積,堵塞血管。
- 主要症狀:下肢血管堵塞早期徵兆不明顯,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建議若在行走後腿腳發涼、發麻、疼痛,或腿部腫脹、皮膚顏色蒼白、痕癢或潰瘍,盡早就醫檢查。
2. 頸動脈
- 堵塞原因:頸動脈系統是連接心臟與大腦最重要的血管,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衰退,頸動脈特別容易發生堵塞,可導致嚴重的腦血管病。
- 主要症狀:頸動脈發生病變前,會發出預警訊號,如語言障礙、理解能力下降、手腳不協調、突然眼前發黑等,一般數分鐘後即可緩解。萬一出現以上情況,要及時就醫。
3. 冠狀動脈
- 主要症狀: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如果發生了堵塞而變得狹窄,心臟供血就會受到限制,缺血嚴重就會產生胸痛。
- 若胸痛持續則更為危險,反映冠狀動脈已完全堵塞,血流中斷,持續15至20分鐘以上心肌就會壞死,即是心肌梗塞。
血管健康|摸7部位自測血管健康
如何判斷血管是否健康?按壓肚臍可知猝死風險?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生吳巍巍表示,檢查身上的7個「搏動點」,就能自測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血管健康|觸摸/按壓哪7部位可以自測?
1. 顳部搏動點
- 頭部兩側太陽穴位置,是淺顳動脈搏動點,用手觸摸便可感受到。但在心率增快、血壓升高時,不須手摸即可感到劇烈搏動,甚至頭痛欲裂。此時,需要靜坐休息及監測血壓變化,如果血壓持續升高,須口服降壓藥物。
2. 搏動性耳鳴
- 如果耳內會間歇性出現規律跳動耳鳴,像是波浪聲或脈搏聲,大多是血管異常所致。耳鳴情況嚴重須及時就醫。
3. 頸部搏動點
- 雙側頸部、喉頭兩側是頸動脈搏動點。急救時常會第一時間探查該處搏動,判斷是否出現心臟驟停。
- 對於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常規檢查時不建議觸診壓迫搏動點,以免斑塊脫落,引發腦梗塞。如果有顯著頸動脈狹窄,用聽診器可聽到「呼呼」似是風聲的雜音,須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
4. 手腕搏動點
- 手腕掌側內外分別是尺動脈、橈動脈的搏動點,若同時按壓,手部會缺血、蒼白、麻木;如果無法摸到脈搏或脈搏減弱,有可能是鎖骨下動脈、上肢動脈閉塞或狹窄問題。
5. 腹股溝搏動點
- 大腿根部、腹股溝的中點是股動脈搏動點,稍用力按壓可觸及下肢動脈搏動。如果一側減弱或消失,要小心動脈狹窄閉塞,以免誘發該側下肢缺血;如果摸到搏動的腫塊,須檢查股動脈瘤的可能性。
6. 足背搏動點
- 在足背的腳趾公和第二趾的趾縫延長線上,可觸摸到足背動脈搏動。如果此處搏動微弱或消失,顯示足部血流量減少。
7. 肚臍周圍出現搏動性腫塊
- 除了特別消瘦的人士之外,一般人不會肚臍周圍觸摸到動脈搏動。一旦摸到搏動性腫塊,手掌輕壓後可感受周期性搏動,須警惕可能是腹主動脈瘤。出現此情況應及時到血管外科檢查,以防腹主動脈瘤出現破裂,導致大出血,甚至猝死。
血管健康|預防突發中風/心臟病3大建議
另外,河北省人民醫院老年心血管內一科主任醫生李剛則提出3大建議,幫助維持血管年輕,延長壽命。
1. 健康飲食
- 保持飲食多樣化,平均每天進食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 多選擇富含維他命、不飽和脂肪酸、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等對血管「友好」的食物,少吃醃製肉類、炸雞、肥肉、甜品等高鹽、高油或高糖食物。
- 雖然應該限制攝取飽和脂肪、添加糖,但極端的低脂與低碳水飲食,甚至「零」攝取量的行為,反而可能令體脂及血糖雙雙上升。
2. 培養運動習慣
- 帶氧運動不只有助維持健康體重,還能提升心肺功能,加快血液流動循環,有助適度沖刷血管內壁,保持血管彈性。
- 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例如快步走、單車、跑步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則可選擇太極拳、健走等中低強度運動。
- 至於養護靜脈血管的重點在於「一緊一鬆」,建議可活動踝關節,通過將腳掌勾起及伸展的動作,為下肢血管加壓,改善血液循環。
3. 定期檢查並及時治療
- 早期的血管病通常沒有任何徵狀,建議定期進行心電圖、心臟超聲波、驗血等檢查,以便發現早期異常,盡早獲得治療。
- 如果已經確診血管疾病,應遵從醫囑用藥以穩定血壓、血糖等指標,並且定期監測。
血管健康|中風/心肌梗塞成因及徵兆
發生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前有甚麼徵兆?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栓塞引致,超過7成的中風屬此類。至於出血性中風則因腦內血管爆裂出血所致,多與長期性的高血壓有關。
急性心肌梗塞(AMI)普遍稱為「心臟病發」,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通常是由於主要冠狀動脈阻塞而導致心肌急性壞死,多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血栓引起的。
中風徵狀:
- 言語不清或說話表達出現困難
- 一隻手臂、腳或半邊臉突然發生短暫的麻痺、軟弱無力或癱瘓
- 視線突然模糊或一隻眼睛看不清楚
- 突發性的劇烈頭痛
- 身體平衡及手腳協調出現困難、或突然無故倒下
- 無故頭暈或昏厥
- 可能出現失禁
急性心肌梗塞徵狀:
- 典型症狀包括心口痛和胸部不適,有時更會延伸到下顎和左臂。
- 其他症狀包括冒汗和呼吸困難。非典型症狀,如消化不良和頭暈。
- 有時,心臟驟停亦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首發症狀。
延伸閱讀:76歲醫生沒三高慢性病 靠4招降血脂血壓 1類菜是「血管清道夫」
---
相關文章:
秋冬必吃!醫生推介4大通血管食物 降血脂/穩定血壓/防中風心臟病
哈佛認證!5種食物降膽固醇最好 醫生首選這種魚 防中風心臟病
「發開口夢/反瞓」易中風?研究揭睡覺2大行為 中風風險高93%
5大指標自測中風/心臟病風險!1類人提早發病率高562% 60歲前已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