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追蹤7年揭 排便出現2特徵 患癌風險高2.4倍!死亡率急增!

更新時間:13:11 2024-12-17
發佈時間:13:11 2024-12-17

【排便習慣】糞便可以反映健康狀態,甚至揭示患癌風險。有研究發現,若排便出現2種特徵的人士,患上多種疾病及死亡風險也大增,患癌機率恐高2.4倍!

排便習慣︱出現2大特徵 患癌率高2.4倍

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在其Facebook專頁撰文指,自己經常被問到「我每次吃完東西就想大便,會不會有問題?」及「我兩三天才大便一次,算正常嗎?」到底常去大便的人,經常便秘的人,到底有何健康風險?便秘是患癌警號之一?

【同場加映】便秘定義及成因

不同的排便習慣如何反映健康狀況?

針對這兩個常見的排便問題,錢醫生引述2022年美國一項研究講解。該研究於分析了14574名成年人的排便習慣及健康變化,平均追蹤期為7.6年。研究人員按糞便型態分成3個種類——鬆軟糊狀的「軟便」、長條成型的「正常型」和「小顆硬塊」的硬便,並以每天排便1次、1周排便7次且皆是正常型糞便,作為比較的標準。

大便特徵1︱軟便

  • 每周排4次軟便:死亡率高1.78倍,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高2.3倍,患癌風險癌症高2.4倍
  • 每天1次軟便:死亡率高1.3倍
  • 每天排軟便數次,死亡率、患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均無增加

大便特徵2︱硬便

  • 每周排4次硬便:死亡率高1.5倍,患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沒有增加
  • 每天1次硬便: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高2倍
  • 每天排硬便數次,死亡率、患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均無增加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錢政弘醫生總結如下,其中有1類人要特別小心:

  • 每天排便數次,不管是大便軟或硬便,均不會增加患病風險。
  • 若不是每天排便,只要大便屬於正常型,死亡或患病風險也不會增加。
  • 每天大便也偏硬的人士,要注意心臟病發風險,排不出來時,寧願多上幾次也不要過於用力。
  • 最危險的族群是:沒每天排便,但排軟便的人士,死亡率、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也會增加。

排便習慣︱大便太軟/太硬還有何風險?

糞便軟硬為甚麼與多種疾病有所關聯?錢政弘醫生解釋指,影響排便次數或形狀的原因眾多,與飲食習慣、腸胃機能、情緒、日常活動量等皆有關係。

如果大便偏軟或者偏硬,很可能是腸道菌相失衡引起,連帶會引致各個器官慢性發炎和免疫失調,從而導致大腸易激症、心臟病、糖尿病、肥胖、脂肪性肝炎、柏金遜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

便秘成因及特徵

到底何謂便秘?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便秘通常指排便習慣改變,排便變得不頻繁、每周少於3次,糞便太硬或太小,或是很難排便,是常見的問題。

便秘主要成因

  1. 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飲水不足或食物中缺乏纖維質
  2. 一些藥物的副作用
  3. 一些消化系統疾病或全身性的疾病,如糖尿病及甲狀腺功能減退

預防便秘方法

  1. 多吃高纖維質的食物,每天要吃3至4份(約6至8両)或以上蔬菜、2至3份水果;可選用高纖維的穀物類食物,如麥包、麥皮、紅米飯等。糖尿病患者請先諮詢家庭醫生或營養師意見。
  2. 要有充足的流質,如清水、清湯、果汁。
  3. 每天適量運動以協助腸臟蠕動。
  4. 作息定時,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可在早上起來先喝水以增加便意,或在早餐後上廁。

延伸閱讀:大便黏馬桶=患大腸癌? 出現6情況高危 醫生教分腸胃病腸癌

資料來源: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衞生署

---

相關文章:

排便次數反映健康問題!常便秘腹瀉恐3器官出事 研究揭最佳大便次數

47歲女星患大腸癌須開刀 5徵兆代表大腸癌醞釀 大便出現1情況即求醫

36歲男忽略大便1問題 確診直腸癌半年逝 看大便6特徵可自測風險

便秘吃蔬果也不夠?腹瀉要吃益生菌?營養師教分7種大便+通便飲食法

看大便6顏色自測健康 墨綠/紅/黑/青代表甚麼?2顏色恐患大腸癌胰臟癌

吃乳酪可通便增肌減脂?營養師推介18款高蛋白低糖乳酪 教5大選購貼士

只吃蔬菜仍便秘!吃糙米有效排便?推介12種高纖食物擺脫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