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率減35%!醫生教必做10件事護心臟 這類「健康」飲品要少喝
發佈時間:18:07 2025-01-16
心臟病死亡率在本港排第3,要小心保護心血管。有醫生建議,40歲前做好10件事,有助預防心臟病,發病率可減達35%!除了酒精,有3類飲品要盡量少喝,包括1類常被視為「健康」的飲品。
醫生教必做10件事護心臟
美國心臟科醫生Evan S. Levine在其TikTok平台指,要預防晚年患上心臟病,他建議大家在40歲前做好以下10件事保護心臟,減低病發率。
1. 戒吃外賣快餐
外賣快餐食物普遍高脂、高鹽、高熱量,經常食用恐致體重增加、高膽固醇及高血壓,變相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2. 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定期運動
英國心臟基金會指,健康飲食不僅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風險,還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降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這些也屬於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另外,基金會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做運動可把患心臟病和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達35%。
3. 20歲起定期檢查膽固醇
膽固醇主要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和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壞膽固醇會加速血管內脂肪聚積,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定期檢查膽固醇水平,有助預防心臟病。
醫生建議20歲起開始檢查,這是為了及早查出身體是否帶有導致高膽固醇的遺傳問題。
4. 檢查脂蛋白(a)水平
脂蛋白 (a) 與LDL膽固醇不一樣,雖然兩者都含有壞膽固醇,但兩者的組成和對提高心臟病風險的潛在影響不同,脂蛋白 (a)獨特的性質可能導致動脈中更容易形成斑塊與發炎。當脂蛋白 (a) 水平較高,意味著患心臟病的風險亦較高。
5. 檢查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hs-CRP)
C-反應蛋白主要由肝臟產生,當身體發炎時,例如是壞膽固醇損害血管時,C-反應蛋白水平就會升高。曾有研究指,高水平的C-反應蛋白比膽固醇屬更危險的心臟病徵兆。
6. 戒煙和電子煙
香煙中的化學物質會使動脈壁變得黏稠,導致脂肪物質堵塞,減少血液流動的空間,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與非吸煙者相比,吸煙者心臟病發的風險增加1倍以上。
7. 切勿服用可卡因
與香煙和電子煙相比,可卡因對心臟損害程度猶如原子彈。因為可卡因會增加心肌收縮時的力量,同時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壓,增加心臟負擔。
8. 避免飲用能量、碳酸、含糖飲品
能量飲品、碳酸飲品或含糖飲品都應避免飲用,因為這些飲料所含有的咖啡因或糖分,都會令血壓、心率增加,加重心臟負擔,患心臟病風險亦會上升,喝水永遠是補充水分的最佳方法。
9. 進行冠狀動脈鈣掃描檢查
當踏入30-40歲,任何有冠心病家族病史及高膽固醇的人士都應接受接受冠狀動脈鈣掃描檢查。一般而言,動脈中的鈣含量越高,患心臟病的風險也越高。事實上,在40歲以下的人士中,有高達10%人士的冠狀動脈有異常情況。
10. 避免飲酒
酒精會令血壓上升,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如果每天飲用超過2杯酒精飲料更特別高危。
冠心病有何常見症狀 頸痛是警號?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心臟病泛指各類與心臟有關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其中,最易引致死亡的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當膽固醇層在心臟冠狀動脈內壁積聚,令動脈管腔收窄,導致心肌血液供應減少,從而形成冠心病,常見症狀包括
1. 心絞痛
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往往會在劇烈運動後或情緒激動下產生心絞痛,病人胸前感到壓迫性的痛楚,有如被大石壓着,疼痛可擴散至手臂、肩膀、頸部和下顎,休息數分鐘後可能會好轉。
2. 呼吸困難
因心肌得不到足夠血液,病人在活動時會感呼吸困難及疲累。
3. 心肌梗塞(心臟病發)
病人在心臟病發時,心絞痛的程度會加劇,時間也會延長。休息或服用心臟藥物後心絞痛仍然持續。
4. 其他症狀
心悸、暈眩、出汗、噁心和四肢無力。
冠心病3大風險因素
醫管局指出,許多風險因素可誘發冠心病,主要可分為3類:
1.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健康的飲食習慣應為低鹽、低糖、低脂肪和高纖維;每天應該吃5份蔬菜和水果)、缺乏運動、過重和肥胖、吸煙、精神壓力
2. 患有慢性疾病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
3. 環境因素
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
延伸閱讀:5種水果對心臟最好 更降血壓/降膽固醇/護腸胃 提子要吃這顏色
資料來源:drevanlevine@TikTok、衞生署、醫管局
---
相關文章:
臉水腫皺紋多=中風心臟病先兆?外貌有9大變化恐患心血管病 醫生教自測症狀
血管健康|手腳冰冷恐血管硬化?自測「隱性易寒體質」6大徵兆 防中風心臟病
研究揭做3類運動降血壓 患心臟病風險降10% 最快5分鐘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