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高血壓恐患腎上腺癌 醫生揭這年齡層風險高 手震/常出汗恐中招?
發佈時間:12:26 2025-03-22 HKT

【高血壓/患癌徵兆】高血壓不只容易引發中風及心血管病,更可能是癌症徵兆?有醫生指,腎上腺癌的徵兆之一就是高血壓,而且與一個特定年齡層尤其相關,因此常出現手震或出汗的高血壓患者要小心患癌風險。除了高血壓外,到底患腎上腺癌還有甚麼徵狀?
常高血壓恐患腎上腺癌 這年齡層風險高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年輕人出現高血壓,未必單純與壓力過大、飲食不均或熬夜過多等生活作息有關,特別是如血壓水平長期居高不下,甚至服用降血壓藥後亦成效不佳,則要警惕患腎上腺癌的可能性。
黃軒醫生指,根據最新研究數據,18至35歲確診高血壓的人士當中,高達23%存在腎上腺病變。而腎上腺相關腫瘤的包括以下3種:
1. 腎上腺癌/腎上腺皮質癌(AGC)
腎上腺癌發病率低,且預後不佳。在2020年,全球有約16,961例新病例。
2. 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
常見病發年齡介乎30至50歲,平均診斷年齡為42.3歲;如患有希佩爾-林道病(VHL病)等遺傳因素,則可提早於20至35歲病發,佔年輕患者60%。
3.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康氏症)
以往認為病發高峰期為30-50歲,女性患者稍多,近年發現有年輕化趨勢。2020年後有研究發現,18至35歲確診比例從4%升至12%。
腎上腺癌12大徵兆 皮膚出現2種紋要小心
甚麼是腎上腺癌?有哪些徵狀代表可能患上?根據美國梅奧診所(Mayo Clinic)資料,腎上腺是兩側腎臟上方各有的一個三角形小腺體,而腎上腺癌就是始於一側或兩側腎上腺的罕見癌症。
腎上腺癌有何徵兆?
腎上腺癌常見徵兆:
梅奧診所指,大部分形成在腎上腺的增生都屬於良性,包括腺瘤或嗜鉻細胞瘤。但如果是腎上腺癌,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體重增長
- 體重意外下降
- 肌肉無力
- 皮膚出現粉紅色或紫色擴張紋
- 女性體內荷爾蒙水平變化,可能導致面部毛發過多、脫髮和經期不規律
- 男性體內荷爾蒙水平變化,可能導致乳房組織增大和睪丸縮小
- 噁心
- 嘔吐
- 腹脹
- 背痛
- 發熱
- 食慾不振
高血壓患者出現5件事 患腎上腺癌風險增
黃軒醫生指,腎上腺相關腫瘤在初期常被誤以為壓力大或體質問題,延誤診治時間平均達3.2年。他提醒,如果年輕人有高血壓問題,且伴隨以下5大狀況,務必要進一步檢查腎上腺功能:
- 血壓波動劇烈:收縮壓在1小時內相差>50mmHg
- 藥物抵抗:同時使用「3種降壓藥」仍無法控制
- 代謝異常:無故低血鉀(<3.5mmol/L)或高血糖
- 體徵變化:臉部潮紅、手震、莫名出汗
- 家族病史:直系親屬有內分泌腫瘤或早發性高血壓
黃軒醫生表示,科學家進行全基因組分析發現,帶有VHL基因或RET原癌基因突變者,40歲前罹患腎上腺腫瘤機率達34%。因此在家族中,若有成員患有雙側腎上腺腫瘤、30歲前發生視網膜母細胞瘤,或者有多發性神經纖維瘤,都建議進行基因檢測,及早發現風險。所有35歲以下確診高血壓的患者,也應該接受腎上腺腫瘤篩查。
大部分的腎上腺腫瘤,可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成功切除,更有75%患者術後血壓恢復正常。不過,患者也要定期追蹤血漿游離型變腎上腺素,有助降低復發風險達82%。
如何預防腎上腺癌?
黃軒醫生指,預防腎上腺癌可以從調整生活習慣著手,包括以下3大方面:
- 避開環境荷爾蒙:塑化劑(DEHP)會刺激腎上腺皮質增生
- 抗氧化飲食:每天攝取200g深綠色蔬菜,當中所含的硫代葡萄糖苷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
- 壓力管理:長期生活壓力大,皮質醇會持續分泌過高,容易誘發腎上腺細胞DNA損傷
資料來源:重症科醫生黃軒
專家履歷:黃軒醫生
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專項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
---
相關文章:
68歲導演霍耀良病逝 自測患心臟病/腎癌警號 水腫腰痛恐中招?
高血壓恐致中風/心臟病 營養師推薦6種食物降血壓 吃1款水果死亡風險降24%!
保鮮紙接觸食物恐釋出塑化劑?包熱食也高危? 營養師揭3用法可致癌
打邊爐用錯筷子恐中毒致癌 K Kwong拆解6種筷子優劣 木筷/竹筷/不銹鋼/仿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