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記憶轉差!醫生揭說話5大異樣恐腦退化先兆 常說兩個字或中招!

更新時間:18:19 2025-03-26 HKT
發佈時間:18:19 2025-03-26 HKT

腦退化症也有先兆?有醫生表示,若日常說話時經常出現5大異樣,有可能是腦退化先兆,當中如果經常說出兩個中文字亦有機會中招,到底腦退化先兆可如何自測?

不止記憶轉差 說話5大異樣恐腦退化先兆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的一種)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長者,會導致記憶力、思維能力和行為表現逐漸衰退。有最新研究發現,腦退化最初會影響語言功能,透過仔細觀察日常對話的細微變化,就能早期腦退化的異常先兆,若能及時察覺,將有助早期診斷和治療腦退化症。

黃軒醫生表示,大腦語言功能需要依靠顳葉、額葉及海馬迴等多個腦部區域,而阿茲海默症往往最先從內側顳葉開始退化,進而影響詞語提取和語意理解能力。根據《美國神經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語言障礙通常會比記憶衰退早2至3年出現,可視為重要的早期警號。他也指出,若日常對話出現以下5種異常現象,極可能是腦退化的警號。

說話出現甚麼異樣 恐屬腦退化先兆?

 

 

說話5大異樣恐腦退化先兆?

1. 詞窮:用模糊詞取代

有研究顯示,由於顳葉前部萎縮會削弱詞彙檢索能力,每分鐘能說出的名詞數量比健康人士減少達40%。

例子:

  • 當腦退化患者無法想起「雨傘」這個詞彙時,會用「那個下雨用的東西」來替代描述。
  • 在測試中,有患者被問及說出3種魚,可能只能說出「鯉魚」就陷入停頓。

測試方法:

  • 請家中長者描述「眼鏡」這個物品,若需超過5秒或使用替代詞,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2. 分類錯亂:混淆物品基本屬性

腦退化患者常出現概念混淆的語言特徵,這種現象源自大腦語意網絡斷裂,導致患者難以區分不同概念之間的界限。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檢查可發現,這類患者大腦中負責分類的角回區域的活化程度明顯降低。

例子:

  • 將「智能手機」誤稱為「小電視」
  • 把「辣椒」錯誤歸類為水果
  • 將「蘋果」說成「橙」
  • 「桌子」叫成「椅子」等

測試方法:

  • 可準備10張動物或者家具圖片進行測試,若受試者在分類時錯誤率超過30%則需要特別注意。

3. 敘事簡化:失去細節描述能力

這種差異源自額葉功能退化,導致語言組織能力下降。當中,患者常使用「然後」、「後來」等連接詞的頻率較常人高出3倍。

例子:

  • 健康人士通常在描述烹飪過程時會使用完整細節,如「先熱鍋倒油,爆香蒜末後下青菜快炒」,而腦退化患者則重複:「把菜放進鍋中,然後炒一炒」。
  • 長者在描述日常活動時重複使用「然後」連接詞,如「我去公園,然後走路,然後看到花,然後回家」。這種缺乏細節的表達方式,可能暗示語言組織能力減弱。

測試方法:

  • 可錄製3分鐘日常對話進行分析,若平均每句話少於7個字且缺乏形容詞修飾,可能是腦退化的早期警號。

4. 逃避指令:無法說明操作步驟

當要求腦退化患者說明「如何使用微波爐」時,他們常會轉移話題並表示「現在的機器太複雜了」,這種反應顯示其執行功能已出現障礙,大腦難以規劃多步驟的任務流程。根據臨床研究證實,此現象與大腦前扣帶皮層的萎縮程度密切相關。

測試方法:

  • 可請家人向長者講解「沖泡咖啡」的完整流程,若明顯遺漏關鍵步驟,例如按壓濾杯,應提高警覺。

5. 專業詞彙流失:特定領域能力衰退

語意型失智症的典型特徵是患者雖能維持日常對話能力,卻會逐漸喪失專業領域的特定詞彙。

例子:

  • 原本擅長烹飪人士,無法正確使用「汆水」,改用「用熱水弄熟」的說法。
  • 資深編輯忘記「校對」等職業常用術語。

測試方法:

  • 可透過職業相關詞彙測試進行初步評估,如要求教師說出「教案」、廚師解釋「勾芡」等專業術語,若出現明顯表達困難,應盡早就醫檢查。

如何預防腦退化症?

黃軒醫生指出,有3大方法可以進行早期介入:

  1. 語言訓練:每天朗讀新聞並複述重點,可有效刺激顳葉語言區
  2. 認知刺激:透過「成語接龍」「分類遊戲」等遊戲,強化語意網絡。
  3. 藥物治療:使用美國FDA核准的單株抗體藥物(如Lecanemab),幫助清除腦內β類澱粉蛋白沉積。

語言異常分3大程度 每周出現這次數應就醫

黃醫生特別提醒,語言異常需持續6個月以上才具臨床意義,單次失誤可能只是正常老化現象。相反,若發現家中長者持續數月出現多項徵兆,且達至以下3大程度,務必及早就醫進行神經內科進的整認知功能評估。

  • 輕度語言異常:偶爾忘詞但可自行修正,建議持續觀察3個月。
  • 中度警號:每周出現3次以上語言錯誤,應進行神經內科檢查。
  • 高度風險:無法完成基本對話測試,則需立即安排PET掃描。

他也表示,年輕人士若出現類似症狀,應先檢視是否因焦慮、壓力等心理因素所致,通常與腦退化症沒有直接關聯。

腦退化早/中/晚期徵兆大不同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份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1. 早期症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症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晚期症狀(第5年後)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資料來源:重症科醫生黃軒(獲授權轉載)、醫管局

專家履歷:黃軒醫生

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專項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

延伸閱讀:記憶轉差易腦退化 營養師推薦5類護腦食物 必吃這小食讓大腦更年輕

---

相關文章:

最佳護腦飲食竟非素食/低澱粉?7大食物上榜防腦退化 吃這種植物油也有效!

專家票選10招防腦退化 睡眠充足不入三甲?第1名每日做20分鐘有效

常吃1類主食加速腦退化易上癮 醫生教吃8種食物幫大腦排毒 多吃菇菌增記憶力!

防腦退化必吃14款食物 營養師大推1種超級水果 喝綠茶增強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