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煙照患肺癌?1類人風險高近6倍 營養師教吃5類食物防癌護肺
發佈時間:13:29 2025-04-01 HKT

【預防肺癌】雖然吸煙人士患肺癌的機率是非煙民的20倍,但非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其實亦不低,當中更有1類人的患肺癌風險,比一般人高近6倍。要預防肺癌,有營養師建議日常應多吃5類食物,有助護肺防癌。
不吸煙照患肺癌?1類人風險高近6倍
營養師高敏敏在Facebook專頁撰文指,很多肺癌患者並沒有吸煙的習慣,而生活中也有不少潛藏的高危因素,隨時誘發肺癌。
甚麼人易患肺癌?
6類人易患肺癌:
1. 家族史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當中有人罹患肺癌,自己也屬於高危險族群,須提高警覺,既可能帶有遺傳基因,也可能因為生活在相同的致癌環境。
2. 基因變異
華人患肺癌與YAP1變異基因關係密切,特別是女性,罹患機率是正常基因的5.9倍。建議有家族病史者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3. 長期接觸致癌物或肺部病變
長期曝露在柴油廢氣、石綿、重金屬(鉻、砷)等的環境當中,罹癌機率直線上升,特別是肺部有慢性病變者更需要注意風險。
4. 吸煙或二手煙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指,90%的肺癌與吸煙有關,10%煙民罹患肺癌,而經常吸二手煙者,罹患肺癌的比例也較一般人大增高2至3倍。
5. 煮食油煙
高溫炒菜、油炸方式會釋放大量致癌物質,是廚房裡的隱形殺手,可能是女性罹患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議在煮食時使用抽油煙機,並減少油炸。
6. 污染源懸浮微粒
工業和車輛廢氣,或燃燒石化燃料所釋放的PM2.5懸浮微粒,已被列為一級致癌物。如果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建議常開空氣清淨機,並在外出時戴口罩,減少曝露於危機當中。
3種飲食習慣 增患肺癌風險
肺癌的產生也與飲食息息相關,高敏敏列出3大飲食習慣,是導致肺癌甚至多種癌症的高危行為:
1. 多吃紅肉和加工肉
- 加工肉例如火腿和煙肉,已被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而牛肉、豬肉等紅肉則列為2A類致癌物。
2. 多吃飽和脂肪和精緻糖
- 攝取過量飽和脂肪,被認為與患肺癌風險密切相關,吃太多精緻糖則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
3. 長時間高溫烹調
- 油炸、燒烤、煙燻、煎炒等高溫烹調方式,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建議多用蒸、煮、燉和滷來取代。
必吃5類食物護肺防癌
如何吃對肺部健康更好?高敏敏列出5類有助預防肺癌的營養素:
1. 植化素
建議吃各色蔬果,不同顏色的蔬果富含不同的植化素,以加強抗氧化,消除自由基,還能抑制癌細胞初期分裂,對於減緩身體發炎也相當重要。
2. 膳食纖維
建議吃菇類和深綠色蔬菜。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好菌生長,腸道健康就等於免疫力提升,
進一步降低罹癌風險。
3. 天然β-胡蘿蔔素
建議吃紅蘿蔔和南瓜。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能轉化成維他命A,幫助修護黏膜,增強肺部防護力。
4. Omega-3
建議吃魚油、藻油和堅果,當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效降低發炎症狀,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5. 天然維他命C
建議吃番石榴、車厘子和小紅莓。維他命C不只能提升免疫力,還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以增強肺部結締組織。
高敏敏補充,透過天然食物攝取上述營養素為最佳,而且不是一次補充太多就好,健康的食物也是適量即可。
肺癌有何常見症狀?深呼吸時胸痛要小心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指,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通常於下呼吸道系統,如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的表皮細胞等部位產生。肺癌若能提早發現,有助提高治癒率。惟大部分病人確診時已達中期或晚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因此高危人士(吸煙人士與經常吸食二手煙的人)要對呼吸道疾病保持警覺,以便及早發現肺癌,增加治癒率。
肺癌常見症狀:
- 身體時常感到疲倦
-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 持續咳嗽
- 氣喘
- 痰中帶血
- 胸口疼痛:咳嗽或深呼吸時,胸口隱隱作痛或突然劇痛
可能反映癌細胞擴散徵狀:
- 頸部淋巴核腫脹,頸、面、手均呈腫脹
- 腹脹、骨痛、頭痛、局部腦癇或半身不遂
6大因素增肺癌風險 1類人風險高20倍
醫管局指,有6類人罹患肺癌的風險更大。非吸煙人士要注意哪些危險因素?
- 吸煙或常吸入二手煙:吸煙人士患肺癌的風險是非吸煙人士的20倍,二手煙也會使患肺癌的風險較普通人高2至3倍
- 長期缺乏進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含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
- 長期吸入廚房油煙
- 經常進食經燒烤、醃製的食物
- 長期吸入燃燒香燭的煙霧
- 種族或遺傳因素
專家履歷:高敏敏
台灣營養師、台灣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士、台北商業大學企管碩士。
延伸閱讀:60%肺癌患者確診已是晚期 推介4類食物防肺癌 雞蛋可護肺?
---
相關文章:
47歲田蕊妮患肺腺癌 完成手術每次呼吸也痛 1類人風險高20倍 有6症狀須求醫
40歲男常運動不吸煙 背痛揭患肺腺癌晚期 出現6症狀須求醫保命
研究揭3種蔬果是天然肺藥 肺退化速度減80% 防咳嗽/氣管炎/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