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規律恐屬糖尿病先兆?醫生列3大婦科症狀最高危 出現1情況恐致不孕
發佈時間:16:34 2025-04-07 HKT

【糖尿病前期】月經不規律可能是糖尿病先兆?有醫生指出,女性如發現身體持續出現3大婦科症狀,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警號,其中一個症狀更有機會導致不孕。
月經不規律恐屬糖尿病先兆?3大婦科症狀最高危
家醫科醫生李思賢在在初日診所YouTube頻道中表示,許多女性患者都反映會出現月經不規律、月經量異常、尿頻等症狀,經抽血檢查後,她們的血糖值不少均屬偏高水平,並且胰島素阻抗問題相當嚴重,屬糖尿病前期。當,女士如發現身體持續出現以下3種的婦科症狀,要特別留神,隨時已屬糖尿病前期:
甚麼婦科症狀恐屬糖尿病先兆?
3大婦科症狀恐糖尿病先兆
1. 月經不規律與月經量變化
胰島素阻抗會導致雌激素與黃體酮的比例失衡,當血糖持續偏高且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時,胰島素阻抗問題會逐漸惡化,甚至可能演變成糖尿病前期。這種高血糖狀態會干擾卵巢的正常功能,影響荷爾蒙分泌平衡。有研究顯示,胰島素阻抗可能引發下視丘、腦垂體、卵巢軸(HPO軸)功能紊亂,進而破壞雌激素與黃體酮的平衡,最終導致月經周期提前、不規則或經血量異常。
另外,長期壓力會使體內皮質醇濃度升高,進而抑制黃體酮的分泌,加劇性荷爾蒙比例失衡的問題。這種荷爾蒙失調還會促進脂肪堆積,而脂肪組織本身又能分泌雌激素,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擴大雌激素與黃體酮的比例失衡。
建議:
- 多攝取高纖維蔬菜,例如椰菜花、橄欖、椰菜及芽苗類蔬菜,這些食物有助於肝臟代謝過多雌激素,維持性荷爾蒙平衡。
- 可多補充富含穀胱甘肽的食物,例如菠菜和牛油果,以提升肝臟代謝能力;而攝取蛋、大蒜、洋蔥等含硫食物,也能促進代謝作用。
- 針對壓力較大的女性,可補充紅景天和南非醉茄等。
2. 多毛與上半身肥胖
由於女性卵巢會產生雄性激素,並透過酵素轉化為雌激素,但當出現胰島素阻抗時,可能會影響卵巢的正常功能。胰島素阻抗不僅會抑制黃體酮分泌,更會刺激卵巢過度生成雄性素,導致雌激素與雄性素比例失衡,並且過量的雄性素又會進一步加劇胰島素阻抗,形成肥胖與月經失調的惡性循環。
另外,黃體酮減少導致雄性素增加,會造成女性的肌肉有男性化的傾向,外觀上體毛增多和長暗瘡。而女性生殖功能也開始發生異常,例如女性的不孕症、多囊性卵巢綜合症,並伴隨月經不規則的問題。
建議:
- 採用211飲食法並根據個人狀況調整澱粉攝取比例,增加蔬菜與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量,配合間歇性斷食來有效改善胰島素阻抗與荷爾蒙失衡問題。
- 應多攝取鎂、鋅及維他命B雜等營養素。
- 多曬太陽,攝取充足維他命D,對平衡荷爾蒙至關重要。
3. 反覆出現陰道或泌尿道感染
女性陰道感染例如念珠菌感染,並不少見,健康年輕女性通常因免疫力正常而不易出現症狀,但當免疫力下降導致陰道念珠菌過度增生時,就會引發陰道及會陰部感染,伴隨搔癢、紅腫、排尿疼痛等不適症狀。
另外,則是高血糖會增加泌尿道與陰道感染風險。有研究指出,高血糖是造成泌尿道,陰道感染的風險因子之一,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大量葡萄糖,這些糖分成為細菌生長的養分來源,促使病原菌大量增生而引發泌尿道感染。由於女性生理構造上陰道與尿道位置相近,一旦發生泌尿道感染往往容易擴散至陰道,形成雙重感染問題。
建議:
- 在營養補充方面,建議以穩定血糖、增強免疫力和私密處保養為重點方向,可長期補充綜合維生素、礦物質、鎂、維他命D3和Omega-3等基礎營養素。
- 針對陰道和泌尿道保健,建議攝取蔓越莓及莓果萃取物分。
- 補充益生菌,例如攝取無糖乳酪,無糖優乳酪等富含乳酸菌的發酵食品,可以幫助平衡陰道菌叢,降低念珠菌感染的風險。
- 日常衛生習慣的維持也很重要,例如避免長時間穿緊身衣褲,也要注意保持陰部乾燥清潔,但要避免過度清潔和使用刺激性產品。
- 如果症狀持續或是出現更嚴重的問題,應及時尋求專業的婦產科或泌尿科醫生協助,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以有效控制感染情況。
3個簡單生活習慣 改善婦科問題遠離糖尿病
李思賢醫生列出以下3個日常生活習慣,有助改善婦科問題和穩定血糖,大家可作參考:
- 定期進行荷爾蒙檢測與胰島素阻抗檢測,掌握內分泌及血糖調節狀況,並安排婦科與泌尿道相關檢查。若出現更嚴重的婦科疾病應及早就醫接受專業治療。
- 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以穩定血糖,增加蛋白質與膳食纖維比例,有助於穩定血糖並提升飽足感。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營養師制定個人化飲食方案,有助於減肥、抗發炎及改善婦科問題的效果
-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每周依個人能力進行適度的重量訓練或有氧運動,幫助提升肌肉的品質,來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降低體脂肪。
甚麼是糖尿病前期?
甚麼是糖尿病前期?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講師蔡嘉敏曾在《星島頭條》撰文指,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值持續高於正常值,但又未達至糖尿病水平的狀態,俗稱「血糖踩界」。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口患有糖尿病前期。如果患上糖尿病前期而又不及早發現和處理,最終可發展成為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沒有明顯病徵,常被市民忽略,根據統計數字,約四分之一的糖尿病前期人士可以逆轉情況,使血糖值回復正常水平。所以,及早正視糖尿病前期,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發病的風險。糖尿病前期雖然未達至糖尿病標準,但會受不同風險因素影響,最終發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病徵,需要進行血糖測試才能發現。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指引,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定義如下:
1. 空腹血糖
- 正常值應為低於5.6 mmol/L
- 如介乎5.6至6.9 mmol/L 則為糖尿病前期,7 mmol/L或以上便是患上糖尿病
- 空腹的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
2. 糖化血色素(可反映過去3個月血糖水平)
- 正常值應為5.6% 或以下
- 如介乎5.7 至6.4%則為糖尿病前期,6.5% 或以上便是患上糖尿病
3. 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 正常血糖耐量值應為低於7.7 mmol/L或以下
- 如介乎7.8至11 mmol/L 則為糖尿病前期,11.1 mmol/L或以上便是患上糖尿病
血糖多高等於糖尿病?解構8大徵兆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正常血糖水平應為餐後兩小時<7.8 mmol/L,且空腹血糖水平<5.6 mmol/L,如果餐後兩小時測出介乎7.8至11.1mmol/L的血糖值,即為血糖耐量異常,屬於前期糖尿病。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11.1mmol/L,即可判斷為糖尿病。
若血糖過高,除了會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期更可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部分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可能會出現以下徵狀:
- 經常口渴
- 小便頻密
- 感到飢餓
- 體重下降
- 容易疲倦
- 視力模糊
- 傷口不易癒合
-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醫管局建議通過預防肥胖,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BMI應保持在18.5-22.9,如體重過胖者,應訂立現時體重5至10%的減重目標,配合均衡飲食,以低脂肪、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素飲食原則為目標。同時也要保持活躍,每星期最少5天進行30分鐘或以上、中等強度運動。
資料來源:初日診所YouTube、醫管局
專家履歷:李思賢
台灣家醫科醫生,專長糖尿病與常見慢性疾病、低糖減重、針灸、點滴療法。
延伸閱讀:改善糖尿病必吃10種蔬菜 這種被封「降血糖之王」 進食依1順序效果加倍!
---
相關文章:
預防糖尿病竟可吃朱古力?醫生教1周養成7大穩血糖習慣 餐前必喝這飲品!
逆轉糖尿病不用戒澱粉?營養師揭餐前喝1物極速穩血糖 每日喝幾多有效?
4款堅果被封穩血糖零食之選 含3大營養減緩血糖飆升 哪款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