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喝2升水也有錯?醫生揭10大「健康」習慣恐傷身 削免疫力易患癌症/糖尿病/高血壓

更新時間:11:21 2025-04-08 HKT
發佈時間:11:21 2025-04-08 HKT

每日食足三餐或每天喝2公升水,竟然有可能損害健康?有醫生提醒,一些備受推祟的「好習慣」可能是免疫力受損的原因,甚至增加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危機。

一日三餐/喝2升水也有錯?10大「健康」習慣恐削免疫力

根據日媒《週刊女性PRIME》報道,日本內科醫生石原新菜指,免疫力的核心是血液中的白血球。白血球能夠保護人體免受傳染病,以及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的侵害。不過,有些老生常談或名人專家推崇的「健康秘訣」,常被認為對身體有益,原來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可能會削弱免疫能力。她列出10個常見的健康謬誤或迷思:

甚麼健康謬誤恐削免疫力?(第1-5項)

 

10大健康謬誤恐削免疫力(第1-5項)

錯誤1:最好避免吃辛辣、酸和苦的食物

一般認為應該避免吃刺激性食物,擔心刺激到腸胃、食道等部位的黏膜,導致胃部不適。

真相:每天適量吃刺激性食物能改善新陳代謝和消化功能。

雖然吃太辣導致腹瀉對健康不好,但香料也能對身體產生有益的作用,應該積極地納入飲食之中。

例如辣椒當中的辣椒素,能促進新陳代謝,燃燒脂肪;生薑則可以溫暖身體,其中的薑辣素(薑酚)有助改善手腳血液循環,對提升新陳代謝也有幫助。薑辣素的效果只能持續約3個小時,因此冬天時可在熱水、紅茶和湯等加入1茶匙的薑,並經常飲用。如果不喜歡薑味,肉桂也有類似的效果,可以在1杯紅酒或咖啡中加入約1/4茶匙肉桂。

至於酸度高的檸檬、梅乾和蘋果醋,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幫助消化。最近的研究表明,檸檬還有助調節腎臟中的液體水平並減少腫脹。給予茶澀味的兒茶素,給予咖啡苦味的多酚,它們則有助稀釋血液。

錯誤2:一日三餐,均衡飲食

健康專家一般建議一日三餐且注意營養均衡。在2016年,大隅良典因為研究細胞自噬機制獲得諾貝爾獎,飢餓可激活細胞再生的理論開始受到關注。另外,不運動卻攝取過多營養也被視為問題。

真相:運動量不高的人每天應只吃2餐,創造飢餓的時間。

吃飽是身體在提醒血糖水平很高,不需要進食了。如果忽視這些訊號,吃太多就會引起自律神經系統失調。血糖水平長期高企會導致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也會降低免疫細胞的功能。

為了身體健康,因此如果沒有運動習慣或不餓的時候,最好限制只吃兩餐,期間有一個「禁食期」。例如,晚上習慣吃得多的人,早餐時可以只喝點豆漿,午餐才吃一些烏冬、蕎麥麵或飯糰,以免給胃部造成負擔。

如果因為工作需求有大量體力活動,每天要吃足三餐以補充消耗的能量,在早餐和午餐之間應該至少隔開5個小時,晚餐則應在睡覺前3小時吃完,以確保自己有飢餓感。

錯誤3:飲酒會增加生病的風險

有理論認為,最好不要喝酒,就算只喝少量也不好。酒精的確對身體有毒性,所以為了排出酒精,身體會試圖增加尿量。

真相:合理地飲酒有助提升免疫力。

身體增加排尿,會讓副交感神經系統會佔據主導地位,放鬆身心並增強免疫系統。其他健康益處包括稀釋血液,改善血液流動,使身體溫暖。不過,只會在喝酒後的1至2小時內產生作用,過後效果就會消失。

但是不要一直喝,更不能長期飲酒過量,以免造成胃和肝臟很大壓力,且影響入睡。另外,酒的類型也很關鍵,冬天可以喝一點紅酒、熱清酒或用熱水稀釋的燒酒來暖身,而啤酒會使身體變冷,在冬天喝1杯即可。

錯誤4:放假不要在家裡,多出門活動一下

有些人放假時偷懶一下也會感到內疚。其實人在工作或做家務時,交感神經系統會無意識地佔據主導地位,來自大腦的壓力會傳遞到腸道,降低腸道細菌的活性。

真相:放假時好好休息可以增強免疫力。

疲勞持續累積會令免疫系統變弱,讓身心得到充分休息非常重要。如果連放假都將行程排滿,會導致交感神經系統過度勞累,進一步削弱免疫細胞。現代人需要有意識地創造時間來放鬆,讓副交感神經系統佔據主導地位,以增強免疫系統,平衡腸道細菌。

人最放鬆的時刻就是睡覺的時候,這也是腸道的黃金時間。即使平日工作忙碌,搭車時也可以把握時間放鬆。一直睜著眼睛,大腦接收到大量的視覺訊息因而變得興奮。建議閉上眼睛進行呼吸練習,用鼻子吸氣並用嘴巴慢慢地呼氣,自然形成腹式呼吸,能夠喚醒副交感神經系統,每天做10次有助身心平靜放鬆。

錯誤5:悠閒地大步走

人們散步時往往會悠閒地大步前行。步伐大會對肌肉帶來壓力,雖然有助增強肌肉,但會對膝蓋和臀部造成壓力,也有大腿肌肉撕裂的風險。

真相:快步走有助預防腦退化。

相反,稍微提升步速則可視為一種帶氧運動,有助改善全身和大腦的血液流動,從而預防認知障礙症。更有研究表明,快步走和正常步速交替進行,對健康特別有好處:快步走3分鐘,再以正常速度走3分鐘,重複3至5次。

早上散步可以接觸到陽光,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令人睡得更好。至於晚上散步,則有助改善夜間頻尿的問題,飯後活動也有助避免血糖大幅升高。因此建議在早上和晚餐後各散步10分鐘。

甚麼健康謬誤恐削免疫力?(第6-10項)

10大健康謬誤恐削免疫力(第6-10項)

錯誤6:1天喝2公升水

很多健康專家或明星都提倡每天喝2公升水,但事實上,除非浸浴和運動大量出汗,為了確保體內水分正常循環,才需要這樣補充水分。

真相:運動量不足,喝2公升水會浮腫。

對於一個沒有運動習慣,新陳代謝和排泄能力較差的人,1天喝2公升水只會導致水分滯留在體內,造成浮腫。

至於在睡前喝大量水以防止脫水,也是不好的習慣。人在睡覺時大約會排出1杯份量的汗,睡前喝半杯溫水就足夠了。如果半夜要起床好幾次去洗手間,就代表喝得太多水了。

錯誤7:最好徹底預防紫外線

由於紫外線會損害皮膚細胞,導致皮膚老化甚至皮膚癌,因此越來越多人,不論在夏天或冬天都也使用遮陽傘和防曬霜徹底隔絕陽光。

真相:每天接受10分鐘紫外線照射,可保護骨骼和牙齒。

不需要太極端防曬措施,如果完全不曬太陽,身體就無法合成維他命D,削弱骨骼和牙齒強度,更會降低免疫功能。女士們很常見因為過度避免紫外線導致骨質疏鬆。

建議在保護臉部的同時,讓手腳暴露在陽光下,冬天可以曬15分鐘,夏天縮短至10分鐘。如果冬天很難曬到太陽時,則可適量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

錯誤8:哭泣會削弱免疫系統

人們普遍認為笑可以預防和改善生活習慣病和憂鬱症,而心情低落或經常哭泣,會削弱免疫系統,於身體有害。

真相:流淚能夠增強免疫系統。

實際上,情緒高漲時流下的淚水有放鬆的效果,可以釋放緊張和興奮,喚醒副交感神經。哭過之後,被稱為「幸福荷爾蒙」的β-內啡肽水平會上升,有助緩解壓力及增強免疫力。因此在難過時,不需忍住眼淚。有需要時,更可以藉由看電視劇或電影讓自己流淚發洩。

錯誤9:在熱水浸浴20分鐘

天氣寒冷時會尤其想在浴缸裡浸浴溫暖身體。但浸在熱水中20分鐘已經很危險,對心臟和血管造成壓力,更可能導致高血壓患者中風或心肌梗塞發作。

真相:在40°C的水中浸浴不可超過10分鐘。

浸浴當開始覺得微微出汗時,代表身體已經暖和了,是應該停止的訊號。夏天時可以40°C的水中浸浴10分鐘,冬天可以將水溫稍微調高至41至42℃,但也不要多於10分鐘。浸浴的水溫也不要低於38°C,上半身容易感到寒冷。

另外,飲酒後禁止浸浴,要洗澡的話就選擇淋浴。因為酒精會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在這種狀態下浸浴會令血壓進一步下降,血液更難到達大腦,可能會使人失去意識及溺水。

錯誤10:膽固醇水平高要避免吃雞蛋

人到中年,如果膽固醇水平偏高,可能會被建議不要吃雞蛋。

真相:即使膽固醇水平較高,吃雞蛋也是沒問題的。

雞蛋營養豐富全面,富含蛋白質、維他命和礦物質,有助強化皮膚和黏膜,增強免疫力。眾多研究表明,無論完全不吃雞蛋,每天吃1個或多個雞蛋,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都是一樣的。

如果缺乏膽固醇,反而需要擔心免疫系統會因此減弱。適量的膽固醇是細胞的保護膜,因此如果總膽固醇水平低於200,就應該調整飲食。

資料來源:《週刊女性PRIME》

專家履歷:石原新菜

日本內科醫生,專攻中醫、自然療法和食療。

延伸閱讀:每天吃6克可防5大癌症!醫生揭這種食物降40%癌症風險 護心血管/增免疫力

---

相關文章:

不吃早餐易傷腦?營養師公開健康早餐黃金公式 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這樣吃!

免疫力40歲後急降?醫生揭提早衰老3大關鍵 補充6大營養增抵抗力

健康教練10年不生病 靠7件小物防感冒增免疫 必吃這種蔬菜!

血壓高因為飲水不足?缺水恐致6大健康問題 這樣喝可穩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