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患這種病更易患胰臟癌!醫生警告患癌機率2年內增19倍 多吃1類蔬果降20%風險
發佈時間:13:25 2025-04-25 HKT

胰臟癌致死率高,因而有「癌王」之稱。有醫生指出,如果患上一種疾病,即使病情已經康復,身體2年內出現胰臟癌的機率高達19倍,更需時10年才能讓胰臟癌風險回復正常水平。因此,他提醒平日多吃1類蔬果保護胰臟,可降低20%胰臟癌風險。
曾患這種病更易患胰臟癌!患癌機率2年內增19倍
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在Facebook專頁撰文指,胰臟再生能力很弱,細胞一旦壞死,再生的時候就很容易突變,形成胰臟癌。因此,無論是慢性或急性胰臟炎,都會增加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慢性胰臟炎的癌變風險為5至10倍。據2024年韓國延世大學曾有統計指,急性胰臟炎發生後,2年內出現胰臟癌的機率更高達19倍,至5年後的胰臟癌癌變風險才慢慢降到2.7倍,直到10年以後,胰臟癌癌變風險才會降到與未曾患過急性胰臟炎的人一樣。因此胰臟炎不是病好了就等於沒事,建議一定要持續追蹤至少2年。
防胰臟癌5大建議 多吃1類蔬果患癌風險降20%
錢政弘醫生提醒,有胰臟炎病史、嗜甜、有煙酒習慣、肥胖,以及糖尿病、膽結石和高血脂患者,這些都是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日常應做到以下5件事以預防胰臟癌:
如何預防胰臟癌?
預防胰臟癌5大貼士:
1. 戒煙
戒煙可使患胰臟癌風險降低30至50%,避免二手煙也同樣重要。
2. 避免甜食
葡萄糖會增加胰臟的Kras基因突變,誘發胰臟癌,日本女性胰臟癌發生率上升,便是推測與甜食文化相關。
3. 控制三酸甘油脂
高三酸甘油脂促使脂肪堆積於胰臟組織,形成「脂肪胰」,導致IL-6等發炎物質與游離脂肪酸直接傷害細胞DNA。將三酸甘油酯控制至<150mg/dL,有助降低胰臟炎復發率和胰臟癌風險。
4.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能夠結合膽酸,幫助腸道減少膽酸回收。另外,這類蔬菜中富含異硫氰酸鹽、芥蘭素、葡萄糖二酸等抗氧化物,可以協助清除次級膽酸和代謝物的毒性,減少對胰臟和腸道黏膜的傷害,因此對胰臟癌和大腸癌都有預防作用。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椰菜花、白菜、椰菜、火箭菜、羽衣甘藍、芥蘭、西蘭花、白蘿蔔、蘿蔔葉等。
5. 多吃含β-胡蘿蔔素食物
β-胡蘿蔔素可減少促炎性細胞因子如IL-6、TNF-α等的產生,從而緩解慢性胰臟炎。它同時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中和自由基,減少氧化反應對細胞的損傷。
一星期吃5份β-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例如南瓜、紅蘿蔔、菠菜等,有助減少20%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胰臟癌不易察覺?出現6類徵兆恐患癌
胰臟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幫助消化,以及製造胰島素調節血糖。胰臟癌入侵性強,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出患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胰臟癌: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並會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 出現黃疸、皮膚痕癢、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胰臟癌11大風險因素:
- 65歲以上
- 男性
- 種族為黑人
- 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不吸煙者高出大概2至3倍
- 超重
- 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
- 糖代謝異常,如患有糖尿病
- 長期接觸殺蟲劑、石油或染料等化學品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非感染者高出2倍
- 患有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 患有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並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資料來源: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延伸閱讀:番茄防癌力超強 防胰臟癌/肺癌等12大癌症 盤點5大防癌蔬菜
---
相關文章:
患胰臟癌有先兆?醫生揭62%患者現1特徵 6類人高危+4招減風險
醫生教自測胰臟癌3大警號!腹部1部位遭「螞蟻咬」高危 血糖升高速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