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出現3種大便恐患胰臟癌大腸癌 醫生教3招自測身體狀況
發佈時間:18:00 2022-12-07
糞便能清晰反映腸胃情況,是判斷身體健康狀況的其中一項指標。有胃腸肝膽科醫生表示,若出現3種大便應盡快求醫,因隨時是患上胰臟癌或大腸癌的徵兆,並拆解關於排便的6大迷思。
排便6大迷思
每天必須大便一次才算正常?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林相宏在其facebook專頁上指,不少人都對正常排便次數有誤會,以下6個關於排便的迷思:
糞便浮油恐胰臟有事
至於糞便沉下去抑或浮起來才算健康?以下是林醫生的答案:
3種大便顏色須求醫
另外,林相宏醫生亦指出,正常的糞便應呈淺至深棕色。若當中帶有綠色並無問題,因代表食物未有在消化道中停留足夠的時間,或者曾進食大量菠菜等綠葉蔬菜。不過,若出現以下3種顏色的大便則要多加注意,宜盡早求醫:
林醫生最後引述個案指,一名患者早前因發現糞便偏黑色而求醫,起初照胃鏡被診斷是胃部出問題,惟經治療約3個月,黑便情況仍持續,於是再接受大腸鏡檢查,始發現是零期大腸癌導致出血,所幸切除腫瘤後情況已改善。他建議,如果民眾發現大便有異常,最好同時檢查胃鏡和大腸鏡。
內容獲「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看糞便自測症狀
台灣急症科醫生翁梓華曾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列出3種類型糞便,並提醒大眾若出現以下情況就應盡早就醫:
翁梓華表示,醫生通常會從糞便的3大方面來判斷患者狀況:
- 氣味:主要分成正常、惡臭,而惡臭亦有分為腸胃道出血的惡臭和脂肪便的惡臭,前者代表病人腸胃道可能出血,後者代表病人的膽道胰臟系統或許出現問題。
- 顏色:主要分成正常(黃色到深褐色)、黑色、紅色、白色等,黑色代表上消化道出血;紅色代表下消化道出血、白色則代表膽道系統出現問題。
- 形狀:主要分成正常(條狀)、細條狀、顆粒狀、黏液狀、糊狀等,細條狀通常代表下消化道有狹窄問題;顆粒狀代表患者長期便秘;黏液狀代表腸胃道可能受感染;糊狀則代表腸胃道可能出血
出現3症狀恐患胰臟癌
台灣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醫生亦曾指出,胰臟癌早期難以被發現,所以若出現不適症狀,往往很易被當成腸胃病或背痛,加上胰臟的位置在身體中央深處,一般的腹部超聲波檢查無法全面偵測胰臟是否有病變,發現時往往已屆中晚期,且存活率低,甚至有「癌王」的稱號。
錢政平醫生提醒,若身體出現以下3種症狀,很大機會患上胰臟癌:
同場加映:糞便7種外觀
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黃郁純曾表示,每次排便時,觀察糞便的顏色及形狀,甚至如廁時的聲音、排便時間等,均有助了解身體給予的暗示。糞便可大致分成以下7種外觀:
正常排便不需用力
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黃郁純亦指出,基本上一天排便2至3次,或2至3天排便一次,都屬於正常的排便頻率。要留意的是,每次排便時間約5分鐘內均屬正常,但超過10分鐘或以上則代表不順暢。她強調,正常排便並不需要用力,就能排出軟硬適中的成形糞便。如果糞便一顆一顆像「羊大便」,或是不成形的「水狀便」時,就要多加留意。
4招預防便秘
本港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羅曼詩曾表示,要預防便秘,健康生活及飲食習慣十分重要,首先必須注意飲食,並分享以下4大飲食貼士,有助改善及預防便秘問題:
同場加映:26種防癌食物
維持健康飲食,有助預防癌症。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網站列出以下26種有助預防癌症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堅果類等,不妨多吃: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