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乙肝變肝癌風險高100倍 吃護肝產品有用?醫生教2招減病毒量

更新時間:13:00 2022-12-29
發佈時間:13:00 2022-12-29

香港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為8%,約有多達54萬患者,有可能身邊至親好友或自己是帶病毒者,但因未作檢查而不自知。病毒可在身體潛伏而不帶症狀,一旦抵抗力降低,病毒就會活躍,導致慢性發炎, 影響肝功能。嚴重的話,可以形成肝纖維化,演變為肝硬化,出現結節,最終成為肝癌。據統計,約25%的乙肝患者會出現併發症,而乙肝患者出現肝癌的風險,亦較常人高100倍﹗如果患者同時感染其他肝炎,更會形成雙重夾擊,為肝臟帶來沉重負擔。

甲型、乙型及丙型肝炎,各屬不同的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甲肝以急性為主,很少演變為慢性,可通過糞口傳播。乙肝及丙肝可由急性轉為慢性,至於本文討論的乙肝,則以血液和體液傳染,一般社交如同桌吃飯、擁抱及親吻等也不會遭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患者的血液及體液中,並通過血液或體液接觸傳播給他人, 例如透過母體感染胎兒或生產過程傳染予嬰兒、輸入被污染的血液或接觸不潔醫療儀器(但在香港已是十分罕見)、與人共用受污染針筒、與人共用受污染的個人物品 (例如牙刷、剃刀及指甲鉗)、使用帶病毒的工具穿耳孔、紋身或針灸以及不安全性行為。但市民只要注重衛生,上述情況是可避免的。

已確診的乙肝患者,必須知道有可能的併發症,並且了解治療目標。首務是盡快以及持續控制病毒數量,最理想是病毒數量低至無法量度,達到陰性水平。進一步便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避免併發症出現。坊間有很多護肝產品,但對控制乙肝病毒數量並無幫助;已知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按照醫生指示服用抗病毒藥。現時有幾種可降低乙肝病毒數量的口服藥,逾八至九成患者在用藥一年後,可以令病毒數量降至不可檢測水平。藥物治療方法十分簡單,只需每天用藥一次,每次一粒即可,相當方便。

目前抗乙肝病毒藥物已是第三代,副作用非常低,也沒有耐藥性。但患者必須長期服用,切勿因病毒量降低而停服,否則可能令病毒數字反彈,誘發併發症。如果確診時乙肝病毒數量高企,或是已有早期肝硬化,用藥後有助逆轉病情。至於乙肝後期患者,或是已有併發症,更要用藥來幫助肝臟運作。特別是在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後期,使用舊式干擾素可能產生較大副作用,此時更要由新一代口服藥物來控制病情。

患者除了要按醫生指示用藥,同時也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全方位護肝。患者應避免酗酒、濫藥以及過度操勞;進食中成藥的時候亦要小心當中有否傷肝成份,切勿讓肝臟傷上加傷。

撰文: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簡伊敏

延伸閱讀:肝硬化成因+症狀+預防方法

根據衞生署資料,肝臟若長期受損,會導致肝纖維組織增加,肝機能喪失,最後演變為肝硬化。於2020年,本港共有250宗死於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登記死亡個案,其中男性的登記死亡人數較女性為高,2020年的男女比例為1.5比1。

肝硬化5大成因

肝硬化8大徵狀

衞生署表示,肝硬化患者初期通常只有些少不明顯的徵狀,包括:

6招預防肝硬化

衞生署表示,肝硬化是無法根治的,但可透過藥物治療及改變生活方式,減低肝臟繼續受損的機會。倘若病情嚴重,患者可能要接受肝臟移植。至於哪種療法才最適合,則要視乎病情嚴重性、肝硬化對患者生活的影響程度,和患者是否有其他病態出現而定。以下為預防肝硬化的6個方法:

延伸閱讀:肝癌成因+預防方法

肝癌8大風險因素

根據醫管局資料,肝癌是香港第三號癌症殺手,僅次於肺癌及大腸癌。肝癌的成因很多,其中較高風險有以下8種因素:


6方法預防肝癌

醫管局亦指出,以下6個方法可有效幫助大家預防肝癌: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