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揭5類人易患癌!2大行為增123倍風險 壓力大易患大腸癌乳癌?

更新時間:18:58 2024-06-04
發佈時間:18:12 2024-06-04

都市人壓力大,患癌風險也較高?有醫生引述研究指,有5類人患癌風險較高,例如長期壓力大,容易引發大腸癌及乳癌等4大癌症。其中,有2種行為更會令患癌風險高123倍,數字相當驚人!

醫生揭5類人易患癌 2大行為增123倍風險 

生活習慣與患癌風險息息相關。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有5大高危因素,會比較容易令人患上癌症。

患癌5大風險因素⬇⬇⬇

 

甚麼原因會增加患癌風險?

1. 家族癌症病史

有研究發現,家族病史與患癌風險之間的關係如下:

  • 若家族中「三等親」(三級親屬)內有人罹患肺癌,自身患肺癌的風險將高達2至9倍,尤其是一等親的風險更高。(註:三等親包括:兄弟姐妹、伯叔姨舅姑、姪子/女、外甥子/女。) 
  • 若兄弟姊妹等二等親中有2位罹患肺癌,則本人罹患肺癌的風險則達到50%。
  • 另外有研究指,家族中一等親(自己與父母親)曾患大腸癌,個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則比其他人高2至3倍。
  • 若家中存在兩位一等親被診斷為大腸癌,或者一位一等親在50歲之前就患有大腸癌,個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將大於3倍。

2. 身形肥胖/體重過重

  • 根據英國一項研究結果,BMI每增加5個單位,與肥胖相關的癌症風險將增加11%。
  • 如果是心血管疾病患者,BMI每增加5個單位,罹患癌症的風險也將增加17%。
  • 2023年11月23日法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WHO)於國際期刊《BMC Medicine》發表的研究也指出,肥胖是一個重要的致癌因子。

3. 有吸煙或喝酒習慣

  • 吸煙影響:根據研究,不吸煙的人士,一生中罹患肺癌的機率約為1%。持續吸煙人士,患肺癌的風險則高達15%。
  • 飲酒影響:嚴重酗酒者,男性終身患癌風險會增加1.9%,女性則增加3.6%。醫學界對於酗酒的定義是,一次飲用4至5瓶以上罐裝「啤酒」,或者一次飲用600cc酒精含量較高的「水果酒」。

4. 年齡超過40至50歲

  • 甲狀腺癌:根據資料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患甲狀腺癌的風險也會逐漸增加。例如,在30至39歲這階段,患甲狀腺癌的風險上升0.44%,到了60多歲時,風險則會增加約3.5%。
  • 大腸癌:近90%大腸癌患者年齡超過50歲,隨年齡增長,發病率也上升。其中,男性的發病率比女性高1.5倍。

5. 常有負面情緒

一項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NCI)發表的研究,針對超過20萬名參加者,進行長達11年的追蹤調查,結果有以下發現:

  • 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狀態的人,罹患肺癌、大腸癌、乳癌和胰臟癌的風險較高。研究人員推測,壓力可能會引致慢性發炎,慢性發炎可能正是一種致癌因素。

醫生教4大防癌貼士 看電視有助預防?

即使是上述高風險人士,也不代表一定會罹患癌症,但了解自身的風險特徵是很重要。如何可以減低患癌風險?黃軒醫生建議以下4種方法,預防癌症,保護身體免受癌症威脅。

4大防癌方法⬇⬇⬇

 

4大生活習慣減低患癌風險

1.戒煙和限制飲酒

  • 吸煙:比非吸煙者者,吸煙者患肺癌或死於肺癌的風險高15至30倍。此外,吸煙還與其他癌症,如膀胱癌、頭頸癌、食道癌和胰臟癌有關。
  • 飲酒:過量飲酒,也會增加患上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肝癌、前列腺癌和胰臟癌。建議女性每天不超過一杯,男性則限制兩杯以降低風險。
  • 若同時有吸煙、飲酒的習慣,患口腔癌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123倍。

2.控制體重

  • 避免過胖有助預防癌症。減重不僅可以降低發炎反應,還可以調節血液中分泌過多的雌性荷爾蒙和睪固酮,以及改善胰島素抵抗。這些因素都與癌症的發展密切相關。

3.情緒控制

壓力可能會間接增加癌症的風險,因為它可能導致不健康的行為,如暴食、吸煙或飲酒。以下方法有助管理壓力和情緒,並可預防癌症:

  • 抽離、分散注意力:尋找其他活動來轉移壓力,例如看電視、上網或觀察大自然。
  • 培養樂觀的態度: 創造讓自己期待的事情,如參加家庭活動或計劃旅行。
  • 培養感恩的心情:每天寫下值得感恩的事情,培養正面思考。
  • 享受當下的快樂: 享受當下,如欣賞美麗的日落或與親朋好友交流。
  • 靜坐和禱告:以及透過靜坐和禱告來放鬆身心,也是有效的情緒調節方式。

4. 定期身體檢查

  • 及早發現並清除腫瘤細胞,可以提高治療的效果和存活率。
  • 對於有癌症家族史或年齡超過45歲的人士,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癌症篩檢。此外,進行相關腫瘤的基因檢測,可以提供更準確的診斷和預防措施,以確保及早發現和治療。

延伸閱讀:研究揭7大常見的致癌原因 44%以上癌症是可預防

 

延伸閱讀:研究揭7習慣減50%患癌率 只做1項也有效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獲授權轉載)、香港港安醫院

---

相關文章:

癌症先兆|癌症年奪970萬命 出現22種徵兆即求醫 持續腹脹/7部位有腫塊要小心

全球致命癌症肺癌排第1!大腸癌排第2!確診已晚期?專家教分先兆

癌症成因|一個家族5人患癌 30歲男確診胃癌 揭1因素令致癌風險大增

大腸癌篩查計劃揭2900港人中招 2種屁味是警號?一文看清症狀/成因/參加方法

胰臟癌|女子檢查正常突腹脹變瘦 揭患胰臟癌恐剩2年命 醫生教4招檢測保命

排毒食物|身體積聚致癌物重金屬 吃番茄洋蔥可解毒?推介3類食物護肝排毒/防癌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