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人有1個患腸易激綜合症!常腹痛是徵兆?醫生拆解成因 3分鐘自測症狀

更新時間:17:04 2024-06-14
發佈時間:17:04 2024-06-14

如果經常吃飽後想上廁所,可能是患上了「腸敏感」。「腸敏感」亦即是「腸易激綜合症」,亦稱為「大腸易激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這是一種腸臟功能失調、腸道過敏所引起的症狀,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大約每10個人中便有1個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通常不定時發作,症狀會時而出現、時而消退,維持數日甚至數個月不等。

腸易激綜合症有哪些常見症狀?

患上腸易激綜合症,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1. 腹痛和腹部不適:這是腸易激綜合症最常見的症狀,通常表現為腹部疼痛、痙攣、刺痛或壓迫感,腹痛可能在排便後緩解。
  2. 腹脹:患者可能感到腹部充滿氣體或腫脹,這種感覺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3. 改變排便習慣:腸易激綜合症可能導致排便習慣的改變,包括便秘、腹瀉,或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有些人可能會排出硬便,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有稀便。
  4. 排便不完全感:患者可能感覺到排便不徹底,即使排出了大便,也會有腸道沒有完全清空的感覺。
  5. 黏液附著:有些人可能在大便中發現黏液。
  6. 食慾變化:腸易激綜合症可能導致食慾改變,包括食慾減退或增加。
  7.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胃灼熱或食物倒流等症狀。
  8. 疲勞:一些人可能感到疲倦、精力不濟或缺乏精神。

這些症狀與其他腸胃疾病如腸胃炎、結腸炎等相似,而一般人也偶然會有以上症狀。然而若症狀持續頻密(達每月3次或以上),便須要尋求醫生協助及檢查,以進一步確認是否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分多少類?症狀有何不同?

腸易激綜合症大致分為4類,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 第1類是肚瀉型,患者大部分時間的大便都呈糊狀甚至水狀,絕少有大便過硬的情況。
  • 第2類是便秘型,患者大部分時間的大便都會過硬或太乾,絕少有大便稀爛的情況。
  • 第3類是混合型,患者有時會大便稀爛,亦有時會大便過硬,兩者可能交替出現。
  • 第4類則是無法分類型,患者的大便大致正常,甚少出現大便過硬或稀爛的情況。

為甚麼會出現腸易激綜合症?

目前醫學界還未完全找出導致腸易激綜合症的主要原因,本港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的腸易激患者可能患上「經常焦慮症」。而受到不良飲食習慣、過大心理壓力、睡眠失調影響,以及容易緊張或情緒波動的人士,一般會較易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是功能性疾病,並不會導致結腸組織的損傷或其他嚴重併發症。這種疾病的成因複雜,可能因人而異。治療此病症的方法主要包括緩解症狀、控制壓力和改善生活品質,並須要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治療計劃。

自測腸易激綜合症症狀 高於25分要留意

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上腸易激綜合症?以下2個步驟有助尋找答案:

1. 自我評估

不妨回答以下問卷,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腸易激綜合症。此問卷並非醫學診斷結果,詳情請向醫生查詢。

問題1-16⬇⬇⬇

將問題1-16的分數相加:

  • 25-30分:可能患有腸易激綜合症
  • 15-24分:可能患有腸易激綜合症,但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
  • <15分:症狀可能不是由腸易激綜合症引起

 

問題17-21⬇⬇⬇

第17-21題結果

  • 上述這些問題中,如任何一個回答是「有」,都應盡快向醫生查詢。

2. 進行腸易激綜合症檢查

  • 若懷疑自己患有腸易激綜合症,建議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由於腹部病徵亦可能源自其他疾病,如大腸癌、腸臟慢性發炎(如克隆氏症)等,內窺鏡檢查能夠排除這些疾病的可能性。

如何改善/治療腸易激綜合症?

目前雖然未有方法根治腸易激綜合症,但採取以下的舒緩治療,也有助減少腹部不適。

1. 藥物治療

常用藥物有3種。腸胃抽搐藥可減少腸道的抽搐,適合經常腹痛的患者;止瀉藥有效減慢腸道蠕動,適合經常肚瀉的患者;而瀉藥則有助促進腸道蠕動,適合便秘患者。

2. 改變日常生活習慣

飲食:

  • 以清淡食物爲主,避免油膩或刺激性食物。
  • 培養記錄飲食的習慣,以便得知引發症狀的食物。
  • 定時定量進食。
  • 控制進食速度,避免太快或太慢。
  • 避免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如糯米)。
  • 避免吸煙、喝酒。

運動:

  • 建立恆常運動習慣,增強身體免疫力。
  • 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有助放鬆心情,紓解緊張情緒。
  • 多走動有助大腸蠕動,預防便秘。

3.「低FODMAP飲食法」

另外,高FODMAP食物(即是難以被腸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大豆、乳製品等)會在大腸停留並發酵,導致腸道氣體和水分過多,從而刺激腸道,因此患者日常應盡量少吃。

甚麼是「FODMAP」?

  • F:可發酵的(Fermentable),如大豆、乳製品
  • O:寡糖(Oligosaccharides),如小麥、黑麥、洋葱、大蒜
  • D:雙糖(Disaccharides),如乳糖、牛奶等奶類製品
  • M:單糖(Monosaccharides),如果糖、存在於水果及蜂蜜。
  • P:多元醇(Polyols),如在蔬菜、水果及人工甜味劑中可找到的成分。

常見的高/低FODMAP食物例子

 

高FODMAP(建議少吃)

  • 蔬菜:椰菜花、大蒜、洋葱、蘑菇
  • 水果:蘋果、車厘子、芒果、乾果、西瓜、布冧
  • 蛋白質:牛奶、淡奶、雪糕
  • 五穀:小麥、黑麥
  • 甜品:蜂蜜
  • 堅果:腰果、開心果

低FODMAP(可多吃)

  • 蔬菜:茄子、白菜、青瓜、生菜、薯仔、番茄
  • 水果:哈密瓜、奇異果、菠蘿
  • 蛋白質:雞蛋、硬豆腐、家禽、肉
  • 五穀:藜麥、燕麥
  • 甜品:黑朱古力
  • 堅果:花生、合桃

4. 尋求協助

若症狀持續出現而沒有改善,可以了解腸易激綜合症的病因和症狀,以減少對身體症狀的擔憂和焦慮。調整生活方式,確保有足夠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學習應對壓力和焦慮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鬆練習、運動、瑜伽或心理治療等。

如果覺得自己無法有效管理情緒,或者情緒問題對生活造成了重大困擾,請考慮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或治療。

 

撰文: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施婉珍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科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延伸閱讀:營養師教3招改善腸易激綜合症

延伸閱讀:營養師教分便秘/腹瀉7種大便 止瀉通便飲食

編輯:陳思雅

---

相關文章:

牛奶車厘子易致胃脹腹瀉?醫生教避開16種食物免脹氣放屁

經常腹瀉腹痛因為腸躁症?研究揭20種蔬菜易致腸敏感 吃洋蔥蘑菇要留意

吃飽就想大便是腸胃病還是患癌?醫生揭4大成因 伴隨7症狀須求醫

經常肚瀉便秘超崩潰 益生菌可治腸易激? 醫生教5大治療貼士

腸胃炎不宜吃白粥方包?營養師列6大飲食建議 吃1類食物更快康復

腸胃炎/食物中毒如何分辨?未必會腹瀉?醫生教2招區分症狀 附高風險食物

19歲男常腹瀉患「綠色癌症」 屬不治之症易當腸胃炎 出現4先兆高危

25歲網紅常腹瀉 患直腸癌晚期逝 2症狀最關鍵 12先兆勿忽略

消委會益生菌|益生菌未證實能改善免疫力!比拼40款有2款不宜供人類食用 有嬰兒吃後身亡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