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人研究證實!身體2部位脂肪多 患腦退化症柏金遜症風險高 這年紀最危險
發佈時間:19:25 2024-07-30
肥胖不只增加患三高、糖尿病風險,也會損害大腦及神經系統健康。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身體某2部位的脂肪量高,患上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也會上升!
身體2部位脂肪高 易患腦退化症柏金遜症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研究團隊為了解身體不同的組合部分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關聯性,以及與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的當中超過40萬人的健康數據,研究結果今年7月公布於國際期刊《Neurology》(神經病學)。研究涉及412,691人的健康數據,平均年齡為56歲,有55.1%為女性,本身沒有被診斷出患有神經退化性疾病。
研究詳情及結果如下⬇⬇⬇
甚麼人易患腦退化症/柏金遜症?
研究團隊指出,大眾會以BMI來定義肥胖,卻沒考慮身體不同組成部分出現的變化。故此,研究人員針對身體不同的組成進行分析,包括:「脂肪與瘦肉組織比例」、「瘦肉組織」、「中央肥胖」、「肌肉力量」、「骨質密度」、「脂肪分佈集中在腿部」,以及「脂肪分佈集中在手臂」。
研究結果發現,腹部或手臂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力量,與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相關:
- 經過平均9.1年的追蹤期,有8224人患上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阿茲海默症、其他認知障礙症和柏金遜症。
- 腹部脂肪含量高者,較程度低者的患病風險高13%。
- 手臂脂肪含量高者,較程度低者的患病風險高18%。
- 肌肉力量高者,較肌肉力量弱的人士,風險低26%。
預防中風冠心病 就有效預防腦退化?
研究團隊推斷,參與者在研究期間患上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或許可解釋這些體型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係。
研究作者之一的Huan Song博士表示,研究結果反映以下情況,並提出2大主要建議:
- 研究突顯了立即控制心血管疾病,對於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或其他退化性疾病的重要性。
- 他建議針對性地改善身體的不同部位,減少身體和手臂脂肪,並且提升肌肉量,可能比一般體重控制措施可達到更好的預防效果。
認知障礙症有何症狀?手震就是柏金遜症徵兆?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估計在本港70歲以上長者當中,每7名女性或每10名男性就有1人患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可分為5類: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血管性痴呆症(Vascular Dementia)、額顳葉痴呆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路易體痴呆症(Lewy Body Dementia)及繼發性痴呆症。其中,以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痴呆症最為常見。
腦退化症早/中/晚期症狀+柏金遜症徵狀⬇⬇⬇
腦退化症常見症狀
1. 早期症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症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晚期症狀(第5年後)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柏金遜病常見症狀
- 震顫,初發時通常出現在一側的上肢,繼而影響其他肢體,最後可能影響全身的肌肉。
- 動作緩慢,尤其在開始活動及轉變方向時最為明顯。
- 關節活動顯得如齒輪般僵硬。
- 其他病徵包括面部無表情、步履及語調出現變化等。
延伸閱讀:認知障礙症|吃果仁有效防失智症?哈佛專家推介21種食物防腦退化
資料來源:《Neurology》、《newswise》、香港醫管局
---
相關文章:
66歲女患柏金遜常跌倒 做1運動後行動自如更可減藥 80歲也做到!
柏金遜症狀|男子沒手震但患柏金遜症 腸胃出現2大症狀也是警號
麥得飲食法有效減肥+降三高 腦退化風險減53% 英女皇也這樣吃
防中風防腦退化症必吃!營養師推介10大天然健腦食物 吃燕麥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