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馬拉松2025|4類人跑馬拉松猝死風險高!醫生教賽前準備/賽後禁忌 防心臟病發
發佈時間:18:41 2025-02-04
【馬拉松/心臟病/猝死/跑步】「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於2月9日(星期日)舉行,參加者紛紛積極備戰。本港心臟科專科醫生梁世宙向《星島頭條》表示,有4類人跑馬拉松的猝死風險相對較高,例如經常胸悶和氣促人士。他又指,馬拉松選手賽前宜做3件事,以減低致命風險。如何可及早發現猝死先兆?常見成因又是甚麼?
4類人勿跑馬拉松 猝死風險高
馬拉松賽事舉行在即。梁世宙醫生直言,跑馬拉松是一種高風險的運動,跑手應量力而為。有4類高危人士,較容易在做劇烈運動時猝死,要多加小心:
- 家族有心臟病史,患者的父母或近親於年輕時猝死,或年輕時(男士於45歲前,女士於55歲前)曾接受「通波仔」手術。
- 吸煙。
- 三高及BMI高過27以上的肥胖人士。
- 常出現胸悶、氣促徵狀的人。
他指出,因為跑馬拉松而猝死的人當中,低於35歲的人士,大部分與隱性的心臟結構問題(例如心肌肥厚病變)和心律不正(例如Brugada綜合症和長QT綜合症)相關;35歲或以上的人士,猝死成因多數跟隱性的冠心病相關。
跑馬拉松/運動時4徵狀=隱性心臟病警號?
不過,大部分運動猝死的人,他們也未必知道自己有心臟病。因此梁醫生提醒,如果運動時出現以下徵狀,有機會是隱性冠心病徵兆,應停止鍛鍊,先確定成因。
- 胸悶:有時甚至蔓延至肩膀、頸部、或牙骹等部位。
- 氣促:平日走兩三層樓梯都可以應付,但最近走一層樓梯已經氣促了
- 運動量大不如前。
- 運動期間感到頭暈或突然暈倒,心悸得很厲害。
為何做劇烈運動/跑馬拉松猝死風險高?
梁世宙醫生指,當進行劇烈或極端運動時,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衡的機會較高,繼以影響心臟電傳導。在這些情況下,如患者本身有隱性心臟結構問題,例如心肌肥厚或心律不正,就會增加猝死的機會。
心臟缺血也是跑馬拉松常見猝死的原因。心臟有3條血管,若其中一條有9成收窄,在正常情況或輕量運動下,心臟尚可負荷。但當冠心病患者進行太劇烈的運動,心臟的壓力大增,剩下1成流通的血管,支撑不住心臟的需求,供血不足,便會誘發急性心臟病發。
備戰馬拉松賽前3大準備 減猝死風險
要排除心臟隱患,確保馬拉松賽事安全地進行,梁醫生給予參賽者一些貼士:
1. 賽前檢查
抽血驗膽固醇:高膽固醇往往是沒有症狀的,建議參賽者賽前可以進行抽血檢查,評估膽固醇水平,確保沒有心血管風險。
心電圖:透過心臟電活動,了解心跳速度與頻率等,從而了解有沒有心律不正、心肌血流異常、心肌肥大、先天性心臟缺陷等問題。
心臟超聲波:透過高頻率聲波,可以評估患者心臟結構有沒有異常情況,心臟功能和射血指數是否正常。
如有需要,可考慮接受跑步測試,測試者在跑步部機上跑步,觀察心肺功能、血壓及心電圖變化,從而偵測有沒有心律不正或者心臟缺血的情況。
2. 賽前預備
建議比賽前半年開始循序漸進式訓練。至於全馬參賽者,則需要早半年以上甚至一年前開始鍛鍊。比賽前,要有足夠休息,有助恢復體力。
3. 比賽當日
足夠熱身:在寒冷的日子做劇烈運動,事前必須做足夠的熱身,讓身體適應環境溫度,減少冠心病患者因溫差大而誘發急性心臟病。
注意飲水:賽事跑步期間,跑手需適當地補充水分,減少電解質的流失。此外,以溫水代替冰水,避免心血管收縮,影響心臟供血。
注意飲食:跑步前避免太飽,如跑手有高血糖、高血壓的問題,應避免吃高鹽、高糖、高鈉的食物和飲品;如跑手有心律不正的問題,應避免飲含咖啡因的飲品,減少對心臟的刺激。
跑步後勿馬上坐下:運動後立即坐下,血液會壓在腿部,影響血液回流到心臟,增加對心臟的負荷,誘發急性心臟病的風險。
-----
相關文章:
渣打馬拉松2025|心臟病人可以跑馬拉松嗎?醫生揭做運動有4徵兆 恐是隱性心臟病警號
渣打馬拉松|避免拉傷/筋膜炎/骨折 骨科醫生教準備攻略+跑後6招紓緩止痛 附症狀
渣打馬拉松︱賽前備戰不宜狂跑操練?3類食物要吃夠?10招提升表現防受傷
猝死先兆|3種運動最易猝死 致命率高達70% 3症狀恐是警號須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