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4類食物易致大腸癌 喝1飲品風險增52% 醫生解構成因/徵兆/預防方法

更新時間:11:55 2025-02-20 HKT
發佈時間:11:55 2025-02-20 HKT

【大腸癌成因/預防/食物】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更是第2大致命癌症。在2022年,因大腸癌導致的死亡人數為2270宗,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5.4%。隨著大腸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日益上升,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助早期發現和治療。大腸癌又有哪些風險因素及預防方法?

大腸癌成因是甚麼?大便2變化是警號?

大腸癌的成因複雜,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例如長期攝取高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低纖維飲食、肥胖及缺乏運動等因素均會增加風險。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病情晚期才出現明顯的病徵。因此,若發現排便習慣有持續改變或糞便形狀異常,應盡早就醫並尋求專業支援。

哪些食物會增加/減少患大腸癌風險?

健康飲食對預防大腸癌至關重要。攝取高纖維食物能促進腸道健康,減少致癌物質與腸壁的接觸。相對地,高脂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則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此,均衡飲食、減少不健康食物的攝取,以及定期進行篩檢,都是降低大腸癌風險的有效策略。

減少大腸癌風險: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對於預防大腸癌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它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除廢物,縮短致癌物質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高纖維飲食可減少腸道對毒素的吸收,降低癌症風險。

良好的纖維來源包括全穀類(如燕麥、糙米)、豆類(如黑豆、鷹嘴豆)、水果(如蘋果、香蕉、紅桑子)和蔬菜(如菠菜、紅蘿蔔)。這些食物不僅富含纖維,還提供多種營養素,有助於整體健康。

增加大腸癌風險:紅肉和加工肉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紅肉被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較可能對人類致癌),而加工肉類則被歸類為1級致癌物(令人類致癌)。研究顯示,每天攝取50g加工肉類會使大腸癌風險增加18%。這些肉類在加工過程中常添加亞硝酸鹽,並在高溫烹調時產生致癌物質,如雜環胺和多環芳香烴。因此建議每周應攝取不超過500g紅肉,以降低大腸癌及其他癌症的風險,並提倡多食用植物性食物以平衡飲食。

增加大腸癌風險:高脂肪食物

尤其是飽和脂肪,可能對腸道細胞造成刺激,促進腫瘤生長。研究表明,過量攝取動物性脂肪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因為這些脂肪可轉化為對腸道有害的代謝產物。

增加大腸癌風險:高溫烹調的燒烤和油炸食物

這些食物會產生致癌物質,如多環芳香烴和異環胺,這些物質在長期攝取下會增加癌症風險。

增加大腸癌風險:含糖飲品

過量攝取如碳酸飲料和高果糖糖漿飲品,也與大腸癌風險增加有關,因為它們可能導致肥胖和代謝綜合症,進一步提高罹癌機率。

相關文章:大腸癌篩查計劃揭3300港人中招 4種大便是警號!一文看清參加方法/資格/費用/成因/症狀

飲酒會增患大腸癌風險?建議攝取量是多少?

另外,酒精攝取量對大腸癌風險也有顯著影響。酒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1級致癌物,與多種癌症,包括大腸癌有關。每天攝取50g酒精的人,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不飲酒者高出52%。 此外,空腹飲酒會進一步增加風險,因為缺乏食物會加速酒精吸收,導致更高的毒性影響。

建議的酒精攝取限制為男性每日不超過2份(約700ml啤酒或300ml紅酒),女性則應減半。 適度飲酒仍可能增加罹癌風險,因此保持低攝取量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策略。

如何預防大腸癌?

除了飲食,還有多種生活方式因素會影響大腸癌的風險。吸煙被認為是增加大腸癌風險的重要因素,戒煙能顯著降低這一風險。缺乏運動和肥胖同樣是風險因素。定期進行體育活動,每周至少三次,每次30分鐘,可以改善整體健康並降低癌症風險。

益生菌有助於預防大腸瘜肉,能改善腸道菌群平衡、增強免疫系統、調節腸道功能、減少炎症反應及產生有益代謝物,從而降低出現瘜肉的風險。這些作用共同促進腸道健康和預防病變。

甚麼人要做大腸癌篩查?

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對於早期發現和預防非常有效。透過篩查,可以有效識別癌前病變(如大腸瘜肉),並及時進行切除,從而顯著降低死亡率。有數據顯示,若篩查率達到60%,可降低36%的死亡風險。大腸癌的高危病發年齡通常在50歲以上,因此建議從50歲開始進行篩查。

至於有家族病史或腸道疾病的人,則應考慮更早開始篩查並增加頻率。因此,無論有沒有徵狀,亦應該遵循醫生的建議及根據自身的情況,定時進行大腸檢查。早期發現的患者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可超過85%,定期篩檢是降低患大腸癌風險的有效策略。

撰文:外科專科醫生蕭燕愉

延伸閱讀:吃這10種高纖食物 防大腸癌最好!早餐必吃燕麥?

相關文章:

20歲男肚痛腹瀉數日 一驗竟是大腸癌 排便出現6變化速求醫

全球35歲以下大腸癌患者暴增 3大原因曝光!研究揭逾20%人少吃1類食物患癌亡

常便秘患大腸癌率高1.5倍 醫生推介4大食物通便防癌 1水果如天然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