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污染物或刺激呼吸道發炎 醫生籲2類人宜逗留室內 口罩應戴哪款?
發佈時間:17:00 2025-04-14 HKT

本港近日受沙塵暴吹襲,能見度較低,空氣污染嚴重。有醫生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沙塵暴天氣帶來的高濃度PM10,有機會對呼吸道造成刺激,當中有2類人尤其受影響,建議這段期間不宜外出。
沙塵暴襲港或刺激呼吸道發炎 醫生籲2類人宜逗留室內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是次沙塵暴來自西北的沙漠,隨著氣流南下,因此到港時空氣污染物濃度已明顯減少。有別於工業污染,沙塵暴的粒子主要是體積較大的PM10為主,相對於微細懸浮粒子PM2.5較難深入肺部,估計對於呼吸系統的影響較輕。
不過梁子超醫生提醒,沙塵暴帶來的高濃度PM10仍然會對肺部造成刺激,引發炎症後反應,有機會導致哮喘、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惡化。因此,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士,最好留在家中休息,並考慮關上較當風的窗戶及使用空氣清新機,以減少室內的沙塵暴空氣污染物濃度。即使是一般人出外,亦應避免在戶外劇烈工作、行山或運動,以減少吸入沙塵暴帶來的PM10,避免誘發心肺問題。
本港沙塵暴天氣狀況:
戴哪款口罩可阻隔沙塵?
根據本港環保署資料,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為直徑10µm以下的粒子,而微細懸浮粒子(PM2.5)直徑2.5µm或以下的粒子。梁子超指,佩帶N95級別口罩才有阻隔懸浮粒子的作用,惟N95口罩空氣阻力大,對有心肺問題的患者負擔較大,未必合適長期使用,使用前亦應先諮詢醫生。
可吸入懸浮粒子對人體造成哪些影響?
環保署提醒,PM10可深入人體肺部,對健康造成多種影響,尤其是呼吸及心血管系統疾病。心臟病或肺病患者、兒童及長者最易受粒子污染影響。
- 增加呼吸病症狀,例如呼吸道不適、咳嗽或呼吸困難
- 肺功能減弱
- 哮喘惡化
- 引發慢性支氣管炎
- 損害心血管系統
- 令心臟病或肺病患者早逝
為甚麼香港會受沙塵暴侵襲?
本港天文台指,沙塵暴是一種天氣現象,通常是指強風或湍流吹過鬆散的沙土,捲起大量的沙粒或塵粒,使空氣變得混濁,令能見度大大降低。在沙漠地區,由於有大量鬆散的沙粒,加上強烈的日照令大氣不穩定,有利形成沙塵暴。一般來說,當沙和塵被強風或湍流揚起,使能見度下降至1000m以下,可定義為沙塵暴。 如能見度在1000m或以上,則定義為沙或塵。
在東亞地區,大部分沙塵天氣源於中國西部、中國北部和蒙古,並主要發生在春季,一般於三月至五月之間。由於香港距離北方的沙漠有數千公里,沙與塵抵達香港時已失去了沙塵暴大部分或全部的特徵。因此,北方地區發生的沙塵暴所引致的惡劣情況在香港出現的機會甚微。
哪一區空氣質素最差?沙塵天氣何時好轉?
環保署在4月12日發文提醒,隨著季候風逐漸緩和,預料本港風勢較弱,不利區內污染物擴散,導致污染水平上升。今(14日)下午本港大部分地區的PM10濃度大致在每立方米250μg上下,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介乎8至10。惟屯門高達10+,屬於「嚴重」級別,PM10濃度達每立方米334.8μg。環保署預計,15日上午一般及路邊監測站的健康風險級別仍維持中至高水平。
天文台則預測,受非常乾燥的大陸氣流及沙塵天氣影響,加上風勢微弱,廣東地區未來一兩日能見度仍然較低,日夜溫差頗大。到了16日本港會轉吹偏東風,屆時沙塵天氣的情況會逐漸緩解。
延伸閱讀:天氣潮濕室內晾衫恐致命?專家揭1因素易致肺部感染 2類人高危
---
相關文章:
牆身潮濕發霉變黑 易致咳嗽/濕疹/鼻敏感 K Kwong教1招秒殺霉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