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常頭暈被揭恐中風 常吃2種食物通血管 不用手術逆轉中風危機
發佈時間:19:02 2025-04-22 HKT

要預防中風,從哪方面入手最有效?一名男子因經常頭暈求醫,求醫後發現他有較高的中風風險。為了避免接受手術,他聽從醫生建議,常吃2種有助通血管的食物,在始終沒有接受手術的情況下,一年後最終成功逆轉原本相當高危的中風危機。
男子常頭暈被揭恐中風 常吃2種食物通血管
腎臟科醫生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病例指,該名男子因經常出現頭暈,經健康檢查發現,他的頸動脈相對狹窄,中風風險較高。醫生於是建議他進行手術,植入頸動脈支架以改善病情,不過他擔心侵入性的手術過程,可能會導致頸動脈裡的脂肪斑塊掉落,然後隨著血液流到腦部後再引發中風。為了避免手術,醫生建議男子日常可多吃2種食物,有助促進血管防中風:
中風患者會出現甚麼徵兆?
吃甚麼可通血管防中風?
江守山醫生引述2018年一篇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多吃蔥屬蔬菜,對改善頸動脈厚度有幫助。例如洋蔥,熱量低卻含有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包括有助控制血壓的鉀質,還有類黃酮化合物槲皮素,具有強大的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有助保持血管彈性,更有抗癌功效。
由於該男子不希望做手術,江醫生便建議他注意健康飲食,並嘗試每天吃1顆黑蒜,每2天吃半碗洋蔥。該男子維持了這飲食習慣1年後,他再次覆診檢查頸動脈厚度,發現頸動脈厚度已變得較薄,血液流動更暢通,頭暈也有所改善,中風的風險大幅降低,暫時毋須植入頸動脈支架,但仍要持續覆診跟進病情。
中風有哪些常見徵狀?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中風指部分腦部細胞因腦部動脈「閉塞」或「爆裂」,得不到營養及氧氣而死去。中風患者事前通常沒有任何病徵,但當病發時會突然出現以下急性病徵:
- 身體變得虛弱,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及/或顫動
- 說話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
- 視力模糊不清
- 頭部劇痛
- 行動不穩或跌倒
如延誤診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減低康復的機會。中風所造成的影響,主要視乎腦部受損的位置及範圍而定,患者永久喪失活動能力(如癱瘓),甚至致命。
哪些人中風機率更高?
本港醫管局警告,不少危險因素可導致中風,以下人士應提高警覺,及早預防:
- 家族中有中風病歷
- 55歲以上人士:年紀越大,機會越高
- 高血壓:七成中風的發生與血壓高相關
- 血膽固醇過高:增加動脈粥樣硬化以致腦血管收窄的機會
- 吸煙:增加中風的機會,男性為3倍,女性為4.7倍
- 糖尿病:令中風機會增加4倍
- 肥胖
- 心血管疾病:曾患心肌梗塞、心房纖顫的病人,中風機會大大提高
- 腦血管瘤或腦血管壁過薄:出血機會相對為高
- 小中風:即「短暫腦缺血」:徵狀與中風相似,但時間短暫,持續約2至15分鐘,不會超過24小時。小中風可以是中風的先兆。
- 酗酒:令中風機會增加
專家履歷:江守山
台灣腎臟科專科醫師,長期研究保健食品、癌症預防、血管通路問題診斷及治療等。
延伸閱讀:中風/心臟病難預測?醫生教2招自測 握拳30秒知風險
---
相關文章:
教宗方濟各死因公布 中風/心臟衰竭成主因 6大指標自測中風早期徵兆
降血壓飲食|營養師教8招飲食減鈉 防中風/腎病/胃癌 哪類人忌用減鈉鹽?
女士50歲後易衰老?每日必做6件事防腦退化/中風 更年期後這樣吃長壽保活力
必吃1種好油防中風腦退化 腦外科醫生揭8大好處 每天吃幾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