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首宗猴痘個案殺入本港 身體1個疤痕代表有抗體

更新時間:17:06 2022-09-07
發佈時間:17:06 2022-09-07

猴痘病毒在多國肆虐,日前殺入本港,錄得首宗病例。前日(5日)一名30歲男子經菲律賓返港,在檢疫酒店隔離首天不適,出現猴痘病徵,送院後於昨天(6日)證實確診猴痘,為本港史上首宗輸入猴痘個案。原來留意身體上一個疤痕,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猴痘抗體。

肉眼可分辨自己有沒有抗體

預防猴痘,除了注意個人衛生,原來曾接種過牛痘疫苗的人士,都會產生抗體,有助對抗猴痘,減低染病風險。台灣彰化縣衞生局長葉彥伯早前接受台媒訪問,指大部份1979年前出生的台灣市民都曾接種過牛痘疫苗(打在胳膊或大腿上),因此相信他們的身體內已對猴痘存有一定的抗體。

他續指,大家可以憑肉眼了解自己有沒有接種牛痘,如果胳膊處同時存有2個疤痕,其中一個是卡介苗疫苗,而另一個可能就是牛痘疫苗。卡介苗疫苗的疤痕是中心點凸起來;牛痘疫苗的疤痕是凹下去,而且有放射狀的線條。

根據本港衛生署資料,香港常見的疫苗不包括牛痘疫苗,亦未有天花的藥物及疫苗儲備,只有卡介苗及水痘等等疫苗。有網民提出疑問,究竟打水痘疫苗,可否有助預防猴痘?台灣成大醫院感染科醫師陳柏齡曾接受台媒訪問時表示,猴痘與水痘是完全不同的病毒感染,因此打水痘疫苗對預防猴痘沒有幫助。 

傳播途徑

根據本港衛生署資料,當人與受感染的動物、人、或受污染的物件接觸,也有機會感染猴痘病毒。

人類如果被野生動物例如某些靈長類動物、囓齒動物和松鼠等咬傷或抓傷,或直接接觸其體液,都可能會受感染。長期面對面接觸引致的飛沫傳播,或直接的體液接觸,亦可能令病毒人傳人。

猴痘的症狀

猴痘的潛伏期介乎5至21天,但通常為6至13天。而猴痘病徵持續14至21天,患者通常會自行痊癒。過去的猴痘爆發中,患者的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間。

猴痘的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感染猴痘後的數天,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 發燒
- 劇烈頭痛
- 肌肉痛
- 淋巴結腫大

自發燒後約1至3天,口腔內會出現潰瘍,身體其它部位亦會出現皮疹,於出現皮疹前,嚴重淋巴結腫大可以是猴痘的一個顯著特徵。皮疹通常會於10天至兩星期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及結痂,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通常會同步發展。

預防猴痘的性行為建議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早前公布一項猴痘患者的指引,其中分享猴痘患者保護自己及伴侶的方法,建議他們不要進行任何形式的性行為,例如口交、肛交、陰道等等。

此外,患病時不要親吻或觸摸彼此,特別要避免接觸任何皮疹,也不要共用毛巾、戀物癖、性玩具和牙刷等物品。

假如疑似猴痘患者希望與伴侶進行性行為,CDC則建議大家在不面對面接觸的情況下與伴侶進行「虛擬性行為」或可與伴侶遠距離下手淫,避免直接與對方接觸。

另外,CDC建議疑似猴痘患者在發生性關係時穿衣,有助減少接觸彼此的皮膚上,避免接吻。與伴侶進行性行為後謹記洗手及清潔使用過的性玩具、床上用品、毛巾等。

猴痘的來源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於1958年在猴子身上首次被發現,因而取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最早出現於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原扎伊爾),自此猴痘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區爆發。

撰文:Ricca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