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詞人——痙攣戰「障」勇士

更新時間:20:13 2016-05-12 HKT
發佈時間:03:25 2011-03-24 HKT
培根說:「疲弱的身體,是靈魂的囚室。」對此,剛獲選「十大再生勇士」的蘇偉健,或許深切體會,或許不。出生時因大腦麻痹導致身體痙攣,從此拖着一個殘疾的皮囊,他跌倒過、生氣過、被欺負過,卻仍然勇敢踏出蹣跚的每一步,今天,他不哭了,不僅成了助人為樂的社工,還是業餘填詞人,比許多人都活得精采。無論甚麼,也管不住他健全而高潔的靈魂。

  三十多年前,呱呱落地的蘇偉健,跟其他初生嬰兒一樣擁有可愛臉蛋,蘇媽媽和蘇爸爸又怎會料到,愛子日後的成長路,會那麼崎嶇顛簸?到了十三、四個月大,蘇偉健不但仍未懂行路,就連坐也不穩,拿東西亦乏力,父母覺得不對勁,便帶他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出生時意外腦缺氧後遺症,腦細胞已受損。

  一句「無得醫」,儼如把偉健拋進無可救藥的深谷,蘇爸爸和蘇媽媽當然不肯就範,於是想盡辦法,譬如帶他做物理治療、踏嬰兒單車鍛煉肌肉,甚至到內地訪尋名醫,接受針灸治療。真正站得穩、懂得行路,要到兩歲。「其實直至現在,他仍然站不穩。」一直在旁的蘇媽媽苦笑起來。當事人何時才有意識自己身體痙攣?「其實入讀幼稚園之前,在協康會時已經察覺,自己跑得不夠其他小孩子快、跳得不夠他們高,很容易被撞倒。」小時候,他對自己的殘疾很自卑,只肯穿深色衫,希望塗上保護色在人前隱形,他甚至以「怪物」來形容自己。「經常想:Why Me?」

  為了讓兒子及早適應生活、打開心扉,父母堅持讓偉健入讀主流學校,大部分人過的學校生活,偉健都有經歷。然而,當時還沒有所謂的「融合教育」,主流學校的傷殘人士,更是少之又少,在大多數裏當小數,一點都不容易,由於寫字困難,對他的學習構成不少影響。「人家做一小時功課,我要花多一、兩倍時間。」紙會穿、筆會斷,但堅毅性格和聰慧才華,不會磨蝕,他憑實力和努力摘下優異佳績,考獲第二名成了家常便飯。「但總是當不了第一名,即使學術成績跟對方相若,但講求身體協調的體育、音樂、美術,就被比下去。」

  有時間限制的考試,更是他的噩夢。「蘇偉健,姓與名加起來有四十二劃,我寫了名字,同學已答完一頁試卷。」在講求快捷的時間要求更快,倒過來訓練偉健思考敏銳、文筆精煉。「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少數服從多數,我不會要求世界為我改變,只會改變自己迎合世界。」

  總的來說,偉健遇上的好同學比壞同學多,但也曾試過遭言語欺凌。中三那年,要讀的學科一下子多了很多,跟同學相處又不甚愉快,病痛也多,內外交煎讓他心情糟透極了,於是逃學兩天,母親發現後心痛不已,一邊安慰一邊指正過錯,又着校方予以處分。「你現在可以一走了之,但將來呢?事情一定要面對的。」

  關關難過關關過,偉健終以三A的高考成績,考進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2003年又重返校園,在香港理工大學進修社工課程,2007年畢業後,成為註冊社工,現於香港傷健協會工作,本身的殘疾反而有助他了解傷殘人士的心境和所需,最近也獲得由再生會主辦、恒生銀行贊助的《十大再生勇士選舉》頒發的獎項,說明人生有跌有起,只要不放棄,就會得到更多。「殘疾人士太樂意讓自己置身於安全、受保護的環境,這沒有錯,但其實可以勇敢跨出步伐,獲得更多成長體驗。」

   公餘時候,他還以筆名喬星為歌手填詞,至今已創作了約三十首歌詞,包括張學友近作《Private Corner》的四首作品。喬星二字,原來分別取自他從前兩位女朋友的名字,事實上,他不少歌詞也為二人而寫。「她們帶給我很多回憶,快樂的、不快樂的也有,我覺得應該要給她們Credit。」真長情。會否為現任的那一位,在筆名加上第三個字?他笑着搖搖頭。「都已經起用了。」

  樂觀積極的他說:「明天不一定更好,但最緊要有明天。」如果人生可以重來,蘇偉健,仍然會是蘇偉健。「很滿意現在這一刻,也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驀然回首,足迹之處,沒有一條是冤枉路。「已經不枉此生!」請偉健為讀者寫一些感想說話,因為痙攣的關係,他寫字幅度很大,手起筆落,紙在動,水杯在動,在場的人心頭也在動——「只要有人生目標,人人皆可為勇士。」你不必要求字體端正,因為價值觀端正,更加難能可貴。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