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傳承|新舊兼融 水墨畫科技動起來
發佈時間:03:00 2022-01-13
中國水墨畫發展至二十一世紀,以數碼科技結合傳統手法,提升趣味,普及藝術,似是趨勢。於《全球水墨畫大展》參展的水墨畫名家中,有港人熟悉的「甘草演員」陳勉良,為傳統嶺南畫派的傳人,另一邊廂,則是兩名年輕學生張嘉慧及劉雅艷,她們分別以擴增實境及數碼水墨筆觸等嶄新科技創作水墨作品,水墨畫的傳承就在新舊兼融裏擦出火花,世代相傳。
撰文:Ojo 攝影:禇樂琪、主辦機構、Ojo
在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舉行的《全球水墨畫大展》,於全球逾十五個國家及地區徵集近三千幅作品,從中精選逾五百水墨畫精英之力作展出,包括著名水墨大師黃永玉、王無邪、胡宇基、石齊、王昌楷、黃玉郎及陳勉良等作品。是次展品分為五個主題,包括人物、花鳥、山水、動物及現代,既有傳統水墨畫作,也有利用多媒體科技的藝術創作,讓觀眾可以不同角度欣賞水墨畫之美。
傳統畫重意境
芸芸水墨畫名家中,有電視迷熟悉的陳勉良,他常亮相於電視劇中,有「TVB御用保安」之稱,小人物角色深入民心。陳勉良自幼習畫,後隨師學習嶺南派水墨畫風,他曾參與世界多地的畫展,作品也屢獲獎項,他自言成就來自多年不減的熱情,有時可以一個晚上畫上約三斤報紙般重的畫量,用完整樽墨汁。今次陳勉良展出的水墨畫作品《夏日飛瀑》,畫中延綿壯麗的山巒,由遠至近,遠處瀑布流水沿山間瀉下,讓筆者聯想到水聲響遍滿山松林。而在畫的左上方山脈中,則有一片靛藍,似是畫意核心,這心思何來?陳勉良答:「作畫時,希望帶出一種濃烈的生氣和生機感覺。」
近年水墨畫有結合數碼科技發展的趨勢,陳勉良認為此發展可提高原作的趣味性,亦可助普及水墨畫藝術,「無論成人或小朋友,多了解不同方面的經驗,構思亦會增多,在繪畫時自然能發揮出來。」他自言年紀大不懂數碼科技,最好留給年輕人發揮。問他如要將作品數碼化,會選那幅作品?他表示還是會選《夏日飛瀑》,「如製成動畫變化會較多,動畫裏的瀑布在流動,山林色彩漸變……」陳勉良雖不懂數碼技術,動感畫意已在腦海中盤旋。
AR現跳躍金魚
張嘉慧為香港都會大學三年級學生,修讀動畫及視覺特效榮譽藝術學士課程,是次她以林瑞庭的原作《金魚畫》為籃本,製作擴增實境(AR)作品。張嘉慧曾學習素描及塑膠彩,今次創作藍本為水墨畫,為此她曾做了多方面的資料搜集,「看作者的介紹,他想表現九條金魚的活動神髓,金魚在中國傳統中代表和平及家庭和睦,我對應此創作概念,將它製成立體作品。」為了掌握金魚的神髓,她還特意觀看了大量金魚的影片,了解牠們的部位及動作特色,再運用電腦技術製作立體金魚,「原作是一幅正面圖,我看不到牠的側面和背面,只能沿着其紋理,利用修圖軟件製作牠的背面和側面圖。」筆者以手機掃描畫作旁的二維碼,手機熒幕即見立體金魚從原畫中跳出來,非常生動。
電子填色體驗
另一位同於香港都會大學修讀影像設計及數碼藝術課程的學生劉雅艷,則以吳占春的《夢中江南》為藍本,揀選了畫作的部分,以數碼水墨筆觸方式讓觀眾填色。劉雅艷自小學習油粉彩、塑膠彩、素描及攝影等傳統藝術,她說這些訓練有助她了解水墨畫,「可更容易了解原作,大概知道他用甚麼顏色去畫,想突出甚麼位置等。」選取用作填色的部分,也要考慮觀眾的能力,「給予觀眾參與的部分要較易掌握,才可吸引他們動手體驗。」製作過程中她還遇到不少挑戰,例如時間緊逼,還有一些細節位如畫作綫條的粗幼選擇等,都花了她不少時間,因此她認為怎樣利用新媒體發掘更多傅統藝術的面向,讓觀眾去體驗,仍有不少進步的空間。(因疫情關係,《全球水墨畫大展》現暫停開放至另行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