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發揮多重角色 促進幼兒社交情緒健康|教研並進
發佈時間:12:27 2023-12-08
幼兒的社交情緒健康,不僅是其積極投入學習生活的重要基石,對其日後各方面的發展更有莫大影響。有見及此,筆者的研究團隊招募了238個本地家庭,參與一項為期約一年半的追蹤研究,以深入了解家長如何透過不同渠道影響幼兒的社交情緒發展。研究首階段的數據結果顯示,約有三成多參與研究的幼兒負面情緒比正面情緒多。此外,約有兩成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只會有時展示人際關係技能。究竟有甚麼家庭因素能影響幼兒社交情緒健康呢?我們的研究團隊發現,正向的育兒方式、家長快樂的心境,以及父母之間的和諧關係,均會為幼兒的社交情緒表現帶來正面影響。
靜觀方法育兒 勿着眼不完美
近年很流行靜觀修習,事實上,靜觀的概念亦可應用在育兒上。根據學者Duncan及其研究團隊,當家長透過靜觀方法育兒時,會細心察覺自己和孩子的情緒,並作出自我調控,以及不加批判地接納過程中帶來的挑戰;而當家長與孩子互動時,除了全神貫注地聆聽孩子外,亦會慈愛地對待自己和孩子。
我們的研究團隊發現,當父親多以靜觀方法育兒,幼兒會出現較少的外化行為問題,包括攻擊、反抗及破壞行為等;而當母親多以靜觀方法育兒,幼兒會出現較少的內化行為問題,包括過分焦慮、低自尊及社交退縮等。因此,家長可提醒自己多以靜觀方法育兒,並避免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親子溝通。
另外,很多家長對子女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期望,部分家長更會對幼兒的表現追求完美,期望他們在各方面都表現出色。然而,若家長只着眼幼兒表現得不完美的地方,可能會適得其反。研究顯示,當家長過分在意幼兒不完美的表現,幼兒的寬恕心會較低,進而減低幼兒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為甚麼會這樣?我們可透過學者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去解釋。當家長時常對幼兒不完美的表現作出批評和責罵,幼兒可能會作出模仿,並於朋輩互動時展示有關負面行為。由此可見,家長可多注意自己對幼兒的言行舉止,以樹立正向榜樣,從而增強幼兒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
關顧情緒健康 父母保持和諧
有些家長為了全心全意照顧幼兒,有時可能會忽視了自己的心理需要。然而,家長自身的情緒與幼兒的心理健康其實有一定關聯。研究結果發現,快樂指數較高的母親,會較常以靜觀方法育兒,而幼兒的人際關係技巧亦會較高。另外,當母親的快樂指數較高,亦能推動父親較常以靜觀方法育兒,有助提升幼兒的情緒及社交學習能力。換句話說,家長的情緒健康,對伴侶及幼兒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家長照顧幼兒時,亦不忘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
最後,父母之間的衝突對幼兒帶來的負面影響亦不容忽視。父母兩人有時可能會因育兒上的分歧而產生摩擦,又或就家庭中的其他大小事務而出現衝突。根據學者Erel及Burman提出的「溢出假說」,有關衝突會蔓延影響至父母的育兒行為。我們團隊的研究結果發現,當父母之間意見不同時,若父親採用較負面及激進的回應行為,會令母親較少以靜觀方法育兒,進而為幼兒的情緒社交能力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家長可持正向態度處理與伴侶的衝突,例如協議先冷靜下來,及後再作討論,又或互相了解對方感受,並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從而保持父母之間和諧的關係。
總括而言,家長作為幼兒最親近的人,在其社交情緒健康扮演着關鍵角色。家長除了需要注意與幼兒的互動方式外,也需要關顧自身情緒,以及與伴侶和諧共處,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社交情緒健康。
文: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張森烱博士、雷丁大學心理學及臨牀語言科學學院副教授張婉文博士、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助理甘晞晴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2月8日教育版專欄「大學之道」。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