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筠媛 - 為甚麼他會不快樂?|家長教室

更新時間:12:12 2023-12-19
發佈時間:12:12 2023-12-19

「為何關心深厚仍見孩子憂愁?」在我的工作里,家長經常提出此疑問。家長營營役役地工作,增加家庭資源,好讓孩子多上一個興趣班、補習班,或閒時享受豐盛晚餐,或假日在主題樂園來一趟闖蕩。然而,即使我們關懷備至,孩子看起來還是不怎麼快樂,為甚麼呢?

《年少日記》的主角有傑生於律師家庭,衣食無憂,但作為血肉之軀,活着總不止於吃飽着暖,還需要父母的愛——最後他選擇輕生,便是因為他感受不到身邊人的愛。生於香港,父母或會將物質資源視為愛,而渴望孩子以「勤學」作為回報。不過,在孩子的世界里,比起去樂園遊玩或是吃一頓好吃的,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支持,遠比物質更為重要。

曾有一位家長打趣地說:「如果沒有考試和功課,每個家庭都能做到母慈子孝。」這句說話仍猶在耳,彷彿在提醒我們——我們和孩子由何時多了一位「第三者」,讓我們的愛好像多了一重隔閡,更令我們多了摩擦?而「乖孩子」又與「成績優秀」畫上等號嗎?

試想想,我們日常與子女溝通會有甚麼「對白」?「你溫咗書未?」「你做晒功課未?」我們也許都不喜歡上司常常追問我們的工作進度,但難道孩子又會喜歡嗎?畢竟他們也不想父母只關心自己的學業,但偏偏彼此的溝通也圍繞着學業,帶來不少壓力;他們不想父母總是向自己發問、追問,但自己卻沒有分享。

我們不妨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摯友——除了話題要說自己關注的,亦留有空間讓對方分享。而打開話匣子時,亦多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甚至是自己曾做錯的事,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溝通的誠意,更樂意與我們分享心底話,讓我們及時理解並幫助他們排解負面情緒。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黃筠媛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2月1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韓曄 - 爸媽也追夢|家長教室

凌婉君 - 當情緒出現時|家長教室

Laura - 媽媽的「Me Time」|家長教室

郭敏儀 - 練習的迷思|家長教室

黃筠媛 - 短片風潮下的親子互動|家長教室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