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冠疫情下 小學電子評估:現狀與發展|教研並進
發佈時間:11:29 2024-02-20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教育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線上線下並行的混合教學模式取代傳統面對面教學模式,成為香港小學的新常態,為教師開闢了實踐電子評估的機會並從中累積了大量的電子評估經驗。筆者的研究團隊通過整合來自前線教師的實踐經驗,為豐富和加強香港小學現有的電子評估政策提出建議。
為探索小學教師在暫停面授課期間的電子評估實踐狀況,並在計劃行為理論的框架下釐清影響其電子評估實踐的因素,是次項目採用了探索性順序混合方法研究設計。
我們首先分析了48名前線教師的個人訪談資料,從而了解各小學在疫情期間的電子評估實踐情況,以及他們規劃和開展電子評估的意願和考慮因素。團隊再根據訪談結果設計問卷,並邀請全港小學老師參加,共收到878名老師的回饋。
教師實踐電子評估頻率
通過分析,筆者發現香港小學教師在疫情期間運用了3種電子評估方式,包括電子測試或練習、電子多元評估活動及電子回饋。教師們通過線上家庭作業、遊戲式小測、出版社提供的電子練習和自行開發的電子測試或練習等,檢視和鞏固學生的學習情況,以達到形成式評估目的。電子多元評估活動則是教師通過在線小組討論、多媒體實作、線上專題研習和在線同伴評估等形式進行。
電子回饋就包括社交媒體回饋、錄音回饋、留言區回饋,以及聊天室回饋在內的多種回饋。調查結果顯示,教師使用電子測試或練習最為頻繁(平均值4.03,最高值為6),而使用電子多元評估活動和電子回饋的頻率平均值分別為3.42和3.41。
教師的電子評估實踐因其所教年級、教學年資和所教學科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教授高年級學生的教師比教授低年級學生的教師,更多使用電子測試或練習(平均值4.10及3.91)。新手教師比資深教師更頻繁使用電子多元評估活動(平均值3.51及3.32)。相較於資深教師,新手教師在其職業培訓中可能接觸過更多的電子評估平台和工具,更加適應最新評估技術,因此更願意在教學中嘗試使用多種電子評估活動增強其評估方式的創新性和新穎性。在不同學科中,數學教師使用電子多元評估活動最少(平均值3.25)。
實踐關鍵:意願和信心
影響教師電子評估實踐的兩個關鍵因素是其實施意願和信心。就實施意願而言,研究表明教師的信心、主觀規範,以及對電子評估的態度至關重要。培養教師的電子多元評估素養、學校對電子評估的認可、家長的支持,以及同事的鼓勵,都有助增強教師實踐電子評估的意願。
在信心方面,研究顯示,教學年資較長的教師對在課堂上使用電子評估最不自信。定期培訓讓教師了解並掌握最新評估應用程序,並提供實際操作和以學科為基礎的評估示例,有助提高教師的評估素養和信心。
基於上述發現,是次項目提出了8項政策建議:
- 開發以學習為導向的電子評估系統;
- 在教學中,融入電子多元評估活動策略(例如︰簡化評估要求、監測評估活動、細分評估活動,以及小組評估進展形象化等);
- 幫助教師掌握多樣化的電子回饋策略(例如︰影像回饋、社交媒體回饋,以及在線對話回饋等);
- 在學校內建立跨學科和跨年級的電子評估專業學習群體;
- 提高教師使用電子評估的意願,特別是電子多元評估活動和電子回饋;
- 提高教師的電子評估素養,尤其是年資超過10年的教師;
- 通過培訓和體驗式學習,提高教師對電子多元評估活動價值的認識;
- 採用全校參與的電子評估方法,通過合作、創新和持續改進,確保學校在電子評估方面取得成功。
於後疫情時代,網上教學及混合式教學將繼續重構未來教育形態。政策制訂者、研究者和學校應及時整合在疫情中所獲的電子評估實踐經驗,探索建立未來的新型教育評估體系,為學生創造更高質量的電子評估環境。
文: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副教授詹穎博士、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博士生曾燁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2月20日教育版專欄「知識轉移」。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