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熹東 - 體素藝術(2):跨媒介STEAM創作經驗|視藝師語
發佈時間:11:47 2024-03-28
隨着科技發展,藝術教育也涵蓋科技、科學、工程等跨界別、跨媒介的STEAM學習。承上回體素藝術的介紹,現分享兩則跟學生運用體素藝術創作跨媒介作品的經驗。
去年底,筆者帶領學生參加理工大學舉行的「愛創耆樂設計賽」,主題是為一眾認知障礙症長者,設計樂齡玩樂產品。學生作品是一台經改裝的足球機,除了編程製作氣流腳踏,主要亮點是以三國演義為題,運用VoxEdit設計的7個體素足球員,包括關羽、諸葛亮、曹操等著名角色,經3D建模軟件縷空打孔後作3D打印,取代原有的塑膠球員,看起來就像樂高模型!
比賽當天,一眾樂齡測試員雀躍地進行測試。不少測試員驚歎道:「這個漂亮的足球員真像關公!」筆者以為,體素藝術的其中一項特質是令人物變得抽象,有似是而非的感覺。運用得宜,能刺激認知障礙症患者動腦筋思考足球員的代表角色,同時選用冷暖色進行分隊上色,也有助刺激感官,延緩病症。由此,開啟學生將體素藝術結合遊戲治療的創作思維。
回顧另一件集體創作是參與「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2023」的教藝兩全作品「綠丘無界限」。作品有趣之處是以「建構——解構——重塑」手法,跨媒介呈現同一件體素藝術作品不同面貌。作品以西九地形為藍本,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在Minecraft平台建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城市;另一組將媒體作品中的五大綠色基建抽出,連同以3D製圖技術將西九一帶的山丘及樓宇,一併3D打印製成模型。最後,學生在模型塗上底油,再用水性顏料上色,並以乾燥海苔裝飾山丘,擺放袖珍人像公仔於設施中,混合舊色紙、卡紙,綜合組成立體模型作品。工序雖繁,卻成就有趣的藝術互涉。
希望上文以體素藝術所串連的跨媒介創作經驗,有助擴闊師生思考STEAM創作的視野,齊善用科技媒介,展現藝術的多元與創新。
王熹東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員、聖若瑟英文小學視覺藝術科老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3月2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
《星島申訴王》一周年生日送大禮,正舉行問卷調查,參加者有機會獲得足金串飾、Rasonic 電飯煲、英皇電影禮券及一田超市現金券,點擊答問題贏大獎:https://bit.ly/3P4s70j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