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孝順的孩子 ?|黃副校長隨筆

更新時間:12:52 2024-05-16
發佈時間:12:52 2024-05-16

常言道「百行以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究竟何謂孝順?即使與父母同住,但完全對他們不聞不問。又或是只給予金錢予父母,但對他們呼之則來,揮之則去,這樣的行為想也不用想已知不是孝順了。我們身為萬物之靈,應當要明白何謂孝順,並以行動來表達對父母親的尊重和敬愛才對。雖然不是要盲目地認為世上無不是之父母是正確的,但試問如果沒有父母親的「眠乾睡濕」,辛勞的把手抱嬰孩養大,沒有父母親大手拖小手把自己好好教導,更不嫌棄處理自己在孩童時的大小二便,如果沒有父母親,又何來有今天的自己呢?

孝順其實是一種品格,亦是一種態度,可是並沒有既定答案或例子去證明一個人是否真正的孝順。那麼我們又可以如何培養子女成為一個懂得感恩及孝順的人呢!家長可要知道孩子自出世開始,其實真的是白紙一張,慢慢的由外來的因素而添加不同的色彩。透過教育、身教言教及模仿學習,如果父母親自己能夠表現出孝順及感恩,所謂簷前滴水,自己是如何的對待父母,將來子女便會以如何的態度對待自己。或許是香港的房價太昂貴關係,很多子女即使是長大了也不能隨便搬離原生家庭,更有的是兩代甚至三代同堂。如果隨便對長輩或父母不敬,孩子絕對會看在眼內,在耳濡目染下,將來長大了便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了。

筆者認識一些對教育子女很有一手的朋友,她們是這樣與子女相處的:

  1. 上茶樓飲茶的時候,只餘下最後一顆外公與媽媽都愛吃的燒賣,媽媽對兒子說:「如果不想再花時間與金錢多點一籠燒賣,你認為我應該將最後的這一顆讓給外公,還是我與他一起分享這燒賣呢?」
  2. 在祖母感染冠狀病毒後,媽媽問女兒:「我們不好要祖母費神,去探望或開視像打擾祖母休息,那麼我們應該畫一張圖晝或卡慰問祖母,還是錄音送上祝福比較好?
  3. 爺爺生日快到了,我們應該先與他上茶樓飲茶再去學琴,還是在學習鋼琴後,晚上才到爺爺家與他慶祝生日?

以上數項例子,可見這些父母透過「選擇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親其實一直也對長輩充滿關懷與尊敬。我們從小便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及做人處世的態度,明白要懂感恩與有禮貌,既然大家知道要學會尊重別人,便應該懂得如何對父母親好呢!愛要及時,大家緊記要多關心父母親,把孝順這美德傳給下一代。


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延伸閱讀:

認識祖國之旅──武漢篇|黃副校長隨筆

香港人有禮貌嗎?|黃副校長隨筆

我的紀律部隊夢|黃副校長隨筆

公主病與王子病 |黃副校長隨筆

同枱食飯 各自修行?|黃副校長隨筆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