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民 - 讓孩子與情緒做朋友|家長教室

更新時間:12:56 2024-05-29
發佈時間:12:56 2024-05-29

近日,屯門區某中學有女生在上課期間,突然亮刀向同學襲擊,引起家長對青少年情緒健康的關注。近年更有青少年因學業、人際關係、家庭等問題而自殺,實教人欷歔。

不少家長對孩子情緒問題存有誤解,認為少年不知愁滋味而輕視情緒困擾問題。當子女面對的困難超出其能力解決範圍以外,便會感到壓力而出現情緒。所以,家長需要提升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包括認識及處理自己的情緒、應付及面對問題的能力,以及建立正面樂觀的生活態度。

首先,家長要多了解少責備。當子女出現情緒,家長不要怪責子女「博人同情」,或者說「不用理他,過幾日便無事」而忽略。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細心了解出現情緒背後的原因而給予鼓勵。

其次,家長應多讓子女從失敗中學習。很多家長溺愛子女,不忍心看見子女面對挫折或失敗而不開心,凡事安排妥當,孩子在成長歷程中未能體驗失敗而來的情緒反應。家長宜在安全及適當的環境下讓孩子面對失敗,例如子女上學忘記攜帶書本,就讓孩子學習面對後果,家長不用急忙跑回家取書本替孩子承擔責任。

另外,教導孩子與情緒做朋友。讓孩子認識情緒是我們的朋友,協助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甚麼是傷心?無奈的感覺是如何?憂慮與傷心是否一樣嗎?從日常生活及家長分享中,協助孩子認識分辨不同的情緒。當情緒波動時毋須過分抑壓,應該適當地表達出來,其後可邀請不開心的情緒離開自己,給子女一個時限來處理情緒,孩子便懂得通過不同方法及時限來控制情緒。

再者,家長應以身作則。想孩子懂得控制情緒,家長自己也要控制好情緒,切忌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多與孩子分享你處理情緒的方法,作為真實教材,有助提升孩子的情緒智商。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梁康民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家長全動網註冊社工梁康民先生。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5月28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Laura - 看見行為背後的情緒|家長教室

凌婉君 - 運動的神奇力量|家長教室

鍾碧華 - 抗「逆」屏障(上)|家長教室

凌婉君 - 製造成功對小孩的重要|家長教室

梁康民 - 切勿盲目打「補」針|家長教室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