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平 - 走進文學的時光卷軸|教評心思

更新時間:12:56 2024-06-01
發佈時間:12:56 2024-06-01

星期六早上,從新界出發到香港中央圖書館,比約定時間早近半小時到達目的地,走進偌大的展覽廳,看着眼前的展品,心中揚起絲絲的喜悅,這是我十分十分喜歡的作家群,是難得的機會和緣份。十分榮幸能與學生一同參與這次極富意義的文學活動。

趁着開始前這珍貴的半小時獨自觀賞——「南來作家手跡遺物展」。是次展覽共展出24位重要南來作家的手跡和物品逾300件,看到作家的手稿真跡,作為讀者的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梁羽生和金庸兩位大師的作品,是陪伴我成長的最美好讀物,看到他們對弈的相片,腦中閃現《萍蹤俠影錄》、《天龍八部》等這些個人極愛的小說。

除了手稿真跡,展覽廳中別具心栽的擺設令人忘不了,其中以螺旋裝置的《小團圓》及恍如大型的書頁——寫上《呼蘭河傳》中最淒美的句子等等,具特色的裝置令讀者流連忘返。這些手稿真跡亦令讀者對南來作家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展出許地山對青銅器和古錢幣等的筆記及拓本。開幕後看到梁羽生和金庸兩位的雕塑,不禁讚歎藝術家對其神態的演繹。

踏入展覽廳就是走進文學的時光卷軸,在文字中看到南來作家筆下的香港。文字里展現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香港面貌,看到的不僅是一隅的香港,更多的是國家與民族的命運。這些南來的作家,無論是過客或之後長居香港,筆下皆是細膩的情感和洞察入微的世情,是珍貴的歷史材料。這些文學作品既是文學,亦是歷史。

看着學生低頭認真地閱讀手上的資料,口中念念有詞地低聲讀。老師在旁指導,從聲音到聲調以至儀容,皆一絲不苟。相信他們對於有機會擔任這次展覽的導賞員,心中定是極感恩這難得又珍貴的學習機會。時光很快就飛過,但卷軸中的文字則可以長伴每一位讀者,請細心觀賞這次的展覽,好好品嘗文字留下的芳香和雋永。


陳月平
作者為裘錦秋中學(屯門)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5月31日教育版專欄「教評心思」。

延伸閱讀:

楊佩珊 - 正向廿四味|教評心思

潘詠儀 - 《4Rs精神健康約章》與我的交流觀察|教評心思

翁港成 - 欣然上路或瀟灑退場|教評心思

陳玉燕 - 木棉|教評心思

尹淑芬 - 兒時回憶 大白兔糖|教評心思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