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與時並進的家教|談經論學

更新時間:12:02 2024-06-09
發佈時間:12:02 2024-06-09

以往,人們常以「有家教」來形容待人有禮、有良好品格的孩子;相反,會批評粗鄙無禮的小孩為「沒有家教」。當然,以上形容是有偏差的,因為孩子的品行優劣,不應全歸功或歸咎在家長身上。

然而,從這些說法中我們能看到,社會普遍認為家長或家庭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是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近年,社會各界對學校如何推動價值觀教育,培育學生正面、正向的態度有着很大的期望。教育局亦就學校的價值觀教育課程作出大大小小的增潤優化。而要讓學校培育工作有更大的成效,如何通過家校合作和家長教育的配合,令「校教」與「家教」相輔相成,也是大家的聚焦點。

教育局早前委託專上院校為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學生家長制訂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以配合家長在每個階段的需要,讓他們學習在不同階段培養子女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幼稚園及小學版的課程架構分別於2021及2022年發布,上月,《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中學)》亦已公布,包括4個範疇:1.認識青少年發展;2.促進青少年健康、愉快及均衡的發展;3.促進家長身心健康;4.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

課程文件中具體列出相關的關注課題,如健康使用互聯網、電子裝置和社交媒體;發展健康的兩性關係;解決與青少年子女的衝突及家長對青少年生涯規劃的支援等。

可見,現在所謂的「家教」,已遠遠超越剛才提到子女的品格教育,而是全方位覆蓋子女的成長需要。

當然,家長並非單打獨鬥。通過參照課程架構設計,期望家校之間對培養下一代有更一致共同的基礎。因此,學校、家長甚至其他持份者也可細閱及善用課程架構的內容,有系統地了解子女發展和學習需要。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老師、卓師會德育及公民教育範疇召集人。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6月7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馮漢賢 - 偏誤與雜訊|談經論學

馮漢賢 - 目標以外 人生以內|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心流與最佳狀態|談經論學

馮漢賢 - 久坐的常態|談經論學

馮漢賢 - 提升考試力的三點|談經論學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