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家長的技巧|黃副校長隨筆

更新時間:15:49 2024-06-13
發佈時間:15:49 2024-06-13

為有效的建立人際關係及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良好的溝通技巧尤為重要。不管是新入職老師還是資深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都少不免需要與家長保持緊密溝通,如能掌握當中奧妙,對家校合作絕對是無往不利。

在香港,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是雙職父母,而且工作時間亦很長,每當家長收到學校的來電,都會感到很是擔心。一來害怕子女在校有什麼特別事故或身體不適,二來更怕收到老師投訴。如此一來,老師的電話內容絕對要質量俱備,不好浪費溝通良機。

筆者曾為新入職老師及實習老師作啟導與分享,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經驗之談,僅作交流之用:

  1. 與家長對話之前,必須要先「做功課」,究竟應該聯絡哪一位家長會較為適合?是父或母親、姑姐還是外婆?在甚麼時間致電會有更大機會找到家長?學生的在校近況例如情緒、功課、不同科目的學習表現有沒有特別的異常需與家長提及?其他科任/班主任又是否剛剛與家長聯絡過?有了這些預先準備的資料,家長便會明白老師不是無的放矢,亦可讓家長更明白子女在校的真實情況。
  2. 需要報喜也要報憂,要先肯定、多鼓勵與認同學生的狀況才作更深入的查問或補充。始終人性的表現是有多方面及多維度的,學生在家與在校的面貌與表現,可以是完全兩極的呢!所以老師宜先聆聽家長對子女在家的描述才能對學童有更全面的了解,並給予較客觀的分析或意見。
  3. 如從前曾與家長對話,又有提及過可以讓學生自我提升與改善的方法,便必須貫徹執行。家長很多時候會把「請老師幫忙好好教導子女!」掛在口邊,但人類是善忘的,老師可以多以學生自己的表現作比較,又或是給予家長實用的建議,讓子女能「比從前」有改善作短期目標。
  4. 如學生曾犯過不同的錯失,請緊記不好與新的個案混為一談。歌詞也有這樣的兩句「舊夢不須記,事過境遷以後不再提起」,學生犯錯,絕對需要時間與機遇才能慢慢改進。如每次對話都將之前的錯處重提,一來失聚焦令家長混淆,二來亦會讓家長以為老師有先入為主的想法。
  5. 要避免學生出現類似的錯處,最好的方法是給予有建設性及可行的建議予家長參考。例如學生寫字速度太慢,只說希望他們能「寫快一些」是不設實際的。宜建議家長給予限時寫作練習,慢慢訓練寫字速度與時間感,家長才有法可依,就能幫助子女改過遷善。

大部分家長的願望其實都是想子女能夠愉快的投入校園生活,積極正向的學習與成長。常說預防勝於治療,老師如能在事故出現前,與家長有基本的溝通與對學童有充足的認知,有了默契,便可家校攜手,共同培育下一代,這樣便是最理想的應對策略了。


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延伸閱讀:

能屈能伸的正義感|黃副校長隨筆

被遺忘的餐桌禮儀|黃副校長隨筆

如何成為一位好老師?|黃副校長隨筆

如何培養孝順的孩子 ?|黃副校長隨筆

認識祖國之旅──武漢篇|黃副校長隨筆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