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困難初探:評估與支援介入|教研並進
發佈時間:12:08 2025-01-21
香港教育一直重視學生須具備兩文三語能力,具備良好的語文能力對學生發展知識、潛能以至社交技巧均有裨益。過去,本地教育界於輔助讀寫困難的學生學習中文方面已有充分認識和經驗,給予學生的支援也漸趨成熟。然而,英語作為大多數人的第二語言,不但對有讀寫困難的學生來說較難掌握,學校亦更難識別英語學習困難(English Learning Difficulty, ELD)的學生。目前,探討讀寫困難學生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相關研究仍寥寥可數,以致教育工作者未能深入了解讀寫困難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難以進行針對性的支援。
自2021年起,筆者負責的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開展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RISE計劃),旨在以實證為基礎的方式,支援有ELD的初小學生。RISE團隊通過多方面,包括建立識別工具、創建課程及關注英語學習心理方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開發識別工具
RISE團隊根據教育局的課程指引,開發了「香港初小學生英語讀寫能力測驗(HKT-PE(J))」作為識別工具,識別出有ELD的學生。研究團隊邀請568名小學二至三年級的學生進行常模研究(norming study),測試包括詞彙知識(vocabulary knowledge)、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組字知識(orthographic knowledge)、語素意識(morphological awareness)和快速命名(rapid naming)等語言和認知技能,得出擬合度良好、信度高的模型,並具備良好的效度(validity),能夠有效識別出在閱讀、拼寫、口語能力和認知語言能力均呈困難的學生,有助老師和心理學家快而準地評估學生的英語能力。
英語學習心理
語言學習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視,因此RISE團隊研究了學生的「閱讀自我效能感」(reading self-efficacy)和「閱讀困難感覺」(perceived reading difficulty)如何影響其英語能力。122名學生完成了問卷調查及英語測試,結果顯示,閱讀自我效能感對單詞閱讀有顯著預測作用,而閱讀困難感覺則對閱讀流暢度有影響。因此,研究團隊在設計英語學習支援時,特別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提升其學習信心和減少挫敗感,從而促進語言學習的效果。
RISE團隊針對有ELD的學生設計了涵蓋聽、說、讀、寫的「英語學習計劃課程教材套」(RISE課程)。研究對象為來自11間學校的147名英語能力位於本地標準最低20%的小二至小三學生。學生被分為介入組和控制組,介入組每周接受不少於45分鐘的面對面與在線混合教學。接受課程的學生,一年後在單詞閱讀、拼寫能力、語素意識和組字知識等方面,均見顯著進步,尤其語素意識對閱讀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延伸閱讀:新手媽媽的需要與支援|教研並進
「SMARTIES」支援課程
課程的成功可歸因於其「SMARTIES」元素。「小步子學習法」(Step-by-step)將複雜的英語技能分解為易於理解的小步驟,讓學生逐步掌握不同語言技能。「多感官學習」(Multisensory)策略通過調動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增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應用學習」(Act-on)則促進學生的實際參與,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習過程變得有趣。
「重複練習」(Repetition)策略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加強學習,幫助學生不斷鞏固知識。「創意解難」(Tackle)鼓勵學生應用語言技能解決實際問題,例如設計海報或撰寫信件,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實用性和解難能力。「整合學習」(Integrated)將所學技能運用到日常生活場景,如點餐或打電話。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正面回饋」(Encouragement)策略通過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態度。課程還強調「自主學習」(Self-directed),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複習,促進學習的持續性。
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有效的實踐和支援相當重要。RISE研究計劃成功通過識別工具、心理因素和支援課程3方面,為本地教育工作者及有ELD的學生帶來有效支援,也證明了「SMARTIES」教學原則的實效性。計劃目前已涵蓋超過50間本地小學,未來4年,計劃將進一步擴展,涵蓋更多小學,讓更多學生受益。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首席負責人鍾杰華;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項目經理張溢明;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博士後研究員陳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