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宗 - 我在大學的習史經歷|青史劄記
更新時間:12:18 2025-03-09 HKT
發佈時間:12:18 2025-03-09 HKT
發佈時間:12:18 2025-03-09 HKT

筆者就讀中學期間,對學習歷史產生濃厚興趣,並立志在大學繼續修讀歷史相關的課程。也許不少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中學生,也會好奇在大學學習歷史的經歷是怎樣的。
延伸閱讀:周正賢 - 微笑的她|青史劄記
在大學學習歷史,不外乎涉及吸收、寫作和分享三個部分。第一個是吸收知識的部分。吸收知識就是要善用圖書館的資源,多閱讀不同類型的學術書目。若要有效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前提是要大量吸收歷史學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隨着科技進步,歷史資料數據庫成為不少學者需要使用的工具。若同學有興趣對歷史課題作深入研究,需要及早學習如何使用各個數據庫呢!
第二部分是寫作。大學的歷史課程普遍都會要求學生繳交學期論文,作為評分項目之一。同學該如何寫出一篇出色的學期論文?據筆者的經驗,撰寫歷史論文不外乎用心和用功。用心就是在學科課程範圍中,尋找感興趣的歷史課題,這樣才能寫出有感情的文章;用功就是花大量時間搜集和整理史料,撰寫文章時就可以得心應手!
第三部分是分享。在大學學習歷史,同學往往需要參加導修課討論。在導修課期間,同學需要參考導修文章,與其他同學作學術討論。有些課程會包括個人或小組報告作為評分項目。在分享歷史知識的時候,同學需要整理個人所學,並以流暢通順的方式,讓老師和同學都能理解到自己的分析和論證過程。
在大學學習歷史,涉及理解、閱讀、整理、表達、分析等不同層面的能力。無論在甚麼人生階段,這些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學習歷史確實有助學生增廣見聞,為人生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周正賢 - 年年有餘|青史劄記
張瑋宗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委員,香港大學哲學碩士生(中國歷史與文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