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創意科技嘉年華 發揮無限創意 綠色生活推動社會前行
發佈時間:12:46 2025-03-31 HKT

在人工智能普及化與工業4.0的年代,創新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的關鍵力量。今年2月22日,仁濟醫院董事局再度舉辦「仁濟創意科技嘉年華2025」,主題為「綠色科技‧點亮未來」,活動展示屬下中小學及幼稚園/幼兒中心的作品展現他們的創意與才華。現場學生大使亦積極與公眾互動,深入講解創意理念,讓我們共同見證仁濟屬校師生在未來科技的無限可能!

「仁濟創意科技嘉年華2025」開幕禮於當日上午舉行,大會邀請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陳志豪教授擔任主禮嘉賓,聯同仁濟醫院董事局主席張文嘉博士、羅穎怡副主席、楊欣榮總理、行政總裁梁偉光IDSM, IMSM、仁濟醫院顧問局委員暨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校監馮卓能MH、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校董黎國光律師、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陳守仁基金會執行董事蘇陳詩婷女士及葵涌扶輪社社長何紹洪主持開幕禮。


開幕儀式上,張文嘉博士強調仁濟對創科教育的重視。她表示:「仁濟醫院一直積極推展創科教育、品德教育及國民教育等重要範疇,自2019年首辦『仁濟創意科技嘉年華』以來,讓熱愛創新發明的青少年在自行研發創新科技產品中啟發對STEAM的興趣,助他們培養探究精神及創新思維,至今參與人數累積超過9,000人,培養無數探究精神及創新思維的年輕人才。除了政府資助的『中學IT創新實驗室』及『奇趣IT識多啲』計劃外,還推展多元創科學習活動。各院屬中小學教師透過多樣化的校外活動,燃起仁濟師生的亮點,加強跨校合作,彰顯仁濟在STEAM學習領域的成就。」
而陳志豪教授在活動中分享香港城市大學推動創科的工作。他指出:「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鵬程優才工程學庫』每年均舉辦多元化的STEM活動,讓中小學生在早期階段就能接觸到工程學院的知識。其中舉辦的STEM暑期實習班計劃更為學生提供在城大實驗室裏進行實習的寶貴機會,在工學院師生的指導下,提升他們對工程領域方面的知識和興趣。」陳教授亦鼓勵仁濟院屬學生,投身科研,為香港、國家以及全球作出貢獻,並創造美好的未來。
創作源於日常觀察 利用知識發揮生活智慧

本屆活動獲得仁濟醫院23間中學、小學、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參與,共帶來30多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項目。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學生設計的「空調自動調節系統」透過整合AI、紅外線感應器、溫度感應器、冷氣、抽氣系統甚至窗戶開關,推動智能家居,系統更曾於「開放數據應用比賽2023」獲得二等獎,並於「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2024」獲得設計大獎。負責學生指出:「系統會感應房間裏有人才會運作,並透過溫度判定是否需要關窗以及是否需要開冷氣。我們希望利用智能化的系統,令生活更環保。」陳易楊副校長亦指:「綠色生活是現在發展的趨勢,藉着系統有助推動環保理念。」

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帶來「Nintendo Switch遊戲編程作品展」,已有多年編程教學經驗的陳文健老師表示,早前安排學生參加了任天堂專為學界而設的「聯校Nintendo Switch學生遊戲編程分享會」,讓學生掌握了Nintendo Switch的遊戲編程技巧。他展示由中六學生製作的泊車遊戲:「我希望學生可以自己去創作程式,而不是按着老師所教照樣複製。香港有部分駕駛者不熟悉泊車,要怎樣泊S位、怎樣泊L位呢?他們可以用這程式當實習,對泊車技巧絕對有幫助。」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周彥廷老師則介紹「創客達人!木頭升級計劃」的結他、音箱、萬年曆及茶几等各個作品:「在山竹颱風期間,許多樹木倒塌,我們用大型切割機將環保處提供的木頭切割,再慢慢打磨成各樣樂器。」另外,現場亦展示中五王鑫瑶同學以微藻製作的空氣淨化器「Green Sleep」,王同學更憑該作品獲得亞太區科技女青年獎,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香港中學生。周老師表示:「微藻可以釋放氧氣並吸收二氧化碳,除能提高睡眠質素之外 也可以淨化空氣。此外利用APP亦可控制燈光及色彩,鬧鐘時間前一小時亦會逐漸調光,用家睡醒只需看到燈光便知道是否還有時間。」
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則準備「STEAM×生態作品展」,包括有風力發電器、六足機械人、「智慧的藍龍」等,其中「低碳SUN煮意」藉着反射太陽光至不鏽鋼水壼底部發熱。黃逸曦同學表示:「我們測試結果發現,液體的密度愈高,即是愈濃稠的話,爐溫比較低。而像豆漿、綠茶那些水份較高的,溫度會較高。」而林戴全老師強調:「我們提供給學生太陽能板,但是整個設計及外觀都是學生的構思。日常學校會採用一些簡單的科學小實驗,發掘他們的興趣,再邀請他們參加公開比賽,因此,這些學生皆擁有豐富的經驗。」


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六年級學生程天諾介紹自己的創作:「我以Ironman手臂取得靈感,透過槓桿原理設計了機械手臂,能夠拿重物;另外亦編程設計了『智慧郵箱』,若果系統感應到信箱有信便會顯示剔的符號。」現場亦有小學五年級同學設計的「空氣淨化機」,以電腦風扇及濾網即可過濾淨化空氣。副校長陳兆東補充指出:「我們經常叫小朋友留意時事與身邊的事物,想想能否創作一些發明,幫助有需要的人。由於我們每個年級都會教他們程式設計,學生很多都是以Microbit設計發明品。」
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展示多款學生的創意玩具作品。馮校長與張老師分享這些學生基於日常生活的物件創作的作品:「雖然到中四才會學到物理,我們希望學生先有一定的概念。例如在『迷你充電寶』上,學生要有一個美化的過程,第二是了解充電之後可以有什麼用途。我們用了電池,伏特數雖然很低,但我們強調以STEAM創作的東西是要有實用性;而『七彩陀螺』便需要學生在一個這麼小的面積底下,如何運用小肌肉及創意,以顏色組合設計一個陀螺圖形。圖形隨着轉動會呈現不同的形狀。我們想他們學會顏色靜態與動態時候的分別。」


趣味工作坊 助學生寓學習於娛樂
仁濟醫院董伯英幼稚園 / 幼兒中心為迎合綠色主題,分別舉辦「趣味再造紙」與「風力發電」工作坊。黃慧玲校長表示:「造紙對小朋友來說是新奇的東西,加上乾花及閃片,不但很環保,小朋友亦可以享受動手樂趣,因為加了一些元素。而小朋友動手製作「風力發電燈」,當風力轉動到一定程度會亮燈,則可讓他們了解風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感受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與重要性。」


而仁濟醫院永隆幼稚園 / 幼兒中心則帶來「環保電風扇」及「自行車發電機」兩個工作坊。莊主任認為:「我們希望小朋友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因為太陽能的效果是明顯看到的,他們就會比較容易掌握。他們既可以自行組裝,提升手眼的協調;曬太陽又可以看到效果,他們就會覺得好玩一點,寓學習於娛樂。而他們在自行車發電機上運動即可儲存動能,儲存足夠的動能便會亮燈,亦可讓他們可以立刻觀察到效果。」

仁濟醫院林李婉冰幼稚園 / 幼兒中心姚主任介紹「有趣的降落傘」工作坊時指出,活動有助小朋友掌握重力、摩擦力與平衡的概念。「老師先會分享一個『小朋友的力量』的故事,和小朋友探索有關輕重、摩擦力和平衡的體驗,然後便運用紙杯及利是封等環保物料製作兩個降落傘,並分別放入石頭和羽毛。透過比較墜落的快慢,讓他們自己探索地心吸力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