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泥爸爸 - 玩瘋吉卜力|父中作樂
發佈時間:13:40 2025-04-13 HKT

人類用AI玩瘋了。對於一般平民百姓,AI最初功能是「對話」,可以跟它聊天,用提問方式要求它為你找資料、寫文章和做統計;然後發展到「文生圖」,只要寫一段提詞,它便可以短時間幫你生成一張圖像;同時又可以「文生音樂」,同樣利用提詞方式讓AI按你要求作曲填詞,甚至用不同語言唱出來。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六星級體驗|父中作樂
過了一段短時間,又進化到「圖生影片」,除了寫提詞指示,可上傳一張相片,讓AI按你要求令相中人活動起來,跳舞、擁抱、親親都輕鬆弄妥。很多人利用這個功能,把已過世的老人家神奇地復活幾秒鐘,以慰相思之苦。
最近「爆紅」的功能,自然是把生活照片變成「吉卜力」風。剎那間,網上社交媒體被瘋狂洗版,彷彿宮崎駿復出通宵達旦為大家畫插圖,連一向不用AI畫圖的人都想弄一張玩玩。
某朋友不懂用人工智能程式,問我還有甚麼方法把自己的頭像也改一改。方法總比問題多,我叫她把相片上載到社交媒體, 求大神們幫忙便可,唯一要付出的代價是相片會被人改到「鬼五馬六」。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為孩子打氣|父中作樂
不喜「吉卜力」風的話,一個指令又可變成「Simpson」、「LEGO膠公仔」、「龍珠」、「入樽」等等動漫風格,甚至造成可愛的「盒裝公仔」,任君選擇。身為動漫迷,我覺得「吉卜力」風格比迪士尼的立體動畫更漂亮,當然立刻試玩。
我和兒子曾經是宮崎駿的「擁躉」,在兒子大概4、5歲時,我把《天空之城》播放給他看,自此便迷上了。連續追看了《風之谷》、《龍貓》、《魔女宅急便》……一直到《千與千尋》後,他才被《反斗奇兵》和《Ironman》「擄走」。
兒子修讀多媒體課程,平時也有畫插圖和動畫,這次吹起「吉卜力」風,以為會念舊玩一玩,便把一張他的相片轉成「吉卜力」後傳給他,笑問:「有沒有玩?」他不屑地說:「沒有。」意思是「用AI畫畫算甚麼英雄」。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港島行山徑推薦|父中作樂
笨泥爸爸
作者為資深兒童傳媒人,《親子王》前主編,分享如何做個快樂孩子的快樂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