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廣州點解叫「五羊城」? 一千年前係點樣?

更新時間:15:38 2024-01-17
發佈時間:14:00 2024-01-17

「省城」是老香港人對廣州最親切的稱呼,過去碰上時局動盪或是自然災害時,「行路上省城」是很多老香港人的第一反應,也代表了廣州和香港之間深厚的淵源。如今香港的年輕一代,你真的了解「省城」這座「故鄉」嗎?

瑞穗迎羊傳說

相傳在周朝的時候,楚國在今天的廣州建立了一個名為「楚庭」的城邑。有一年,這裏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百姓受到極大的苦難。困頓之中的某天,在南海的上空緩緩飄來一朵奏着優美樂聲的彩雲。彩雲漸進,現出5位身着彩衣的仙人騎着口銜稻穗的仙羊。仙人們將仙羊口中的稻穀分給了廣州百姓種植,並祝福廣州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自此,廣州承仙之願,連年豐收,成為嶺南的富庶之地。這也是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稱的由來。

越秀公園中的五羊雕塑
越秀公園中的五羊雕塑

秦後有南越十國之南漢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於公元前219年派兵南征,並於公元前214年將整個嶺南納入秦朝的版圖,設置了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不久,中原爆發反秦起義,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兼併嶺南三郡建立了南越國。至漢武帝滅南越,一共傳承了5任國主,享國93年。近代中國5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南越王墓」就屬於南越國第2任國君。

南越國(維基百科資料)
南越國(維基百科資料)

秦末漢初時期全國有十多個商都,而嶺南就只有「番禺」,且只是文獻的記載。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路發現了南越王宮署遺址,總面積達到了15萬平方米。隨後在廣州老城區還陸續發現了南越時期的遺存。雖然宮署遺址只佔「番禺城」的很小一部分,但卻實實在在證明廣州城竟然2千餘年都未曾變遷。
唐朝末年,劉謙、劉隱、劉龑(普通話拼音讀:yǎn)父兄三代努力,在廣州建立了嶺南地區第2個地方割據政權,最強盛的時候基本覆蓋現今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史稱南漢。
2003年廣州規劃在小穀圍島上興建大學城,例行的考古勘探卻發現了劉隱的德陵和劉龑的康陵,極大豐富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高等墓葬發現,讓我們能一窺千年前的嶺南風貌。

位於廣州大學城的南漢二陵博物館
位於廣州大學城的南漢二陵博物館

位於廣州越秀區的南越王博物院和當中的文物:

粵港澳大灣區:廣州

廣州三塔──蓮花塔、琶洲塔和赤崗塔

廣州逐漸繁華、十三行的商貿崛起,依託的就是珠江水運的便利。遠渡重洋的商船由獅子洋進入珠江,有三座地標建築成為商旅對中國的「初印象」。這三座地標就是歷史著名的「廣州三塔」。
由珠江口進入廣州依次會看到蓮花塔、琶洲塔和赤崗塔。古代商船看到這三座塔會倍感親切,當時西方描繪中國的畫作中,經常會出現三座寶塔的身影,是古代廣州當之無愧的地標。

相關文章:穿越大灣區|認識佛山飲食文化 特色小吃糖水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圖:星島圖片庫、南越王博物院官方網頁、Trip.com、維基百科、蓮花時報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