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備戰中史科|中史3種開放式題目作答要點 正反型/程度型/比較型

更新時間:14:01 2024-02-26
發佈時間:14:00 2024-02-26

中史3種開放式題目作答要點

中史科開放式題目主要有3種題型:「正反型」、「程度型」及「比較型」,今期會介紹這3種題型的作答要點。

引言 +正文 +結語

開放式題目需要以論文形式作答,文章結構可分為引言、正文及結語3個基本部分。

  1. 引言:交代將會討論的議題,並清楚地表明立場。
  2. 正文:分為若干段落,每段只闡述一個論點。段落開首應有一句主旨句,扼要說明論點,讓行文更加清晰和有條理。
  3. 結語:總結全文所論,並重申立場。

以下讓我們看看3種題型的引言、正文和結語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引言:表明立場

正反型與比較型的引言較容易處理,清楚表明同意或不同意、較同意哪一個觀點即可。
至於程度型,若認為足以,在引言交代後便可進入正文;若認為不足以就要多花筆墨。同學應交代你認為不足以的原因(即觀點的局限性),然後說明還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討論。假設有以下一道題目:

你認為「唐太宗才能出眾」是否足以解釋貞觀之治的形成?試援引史實加以析論。

若選答不足以,引言可指出「觀點只從唐太宗個人因素方面分析,未能涵蓋外在因素,以下將從前朝遺緒和將相賢能兩方面加以分析。」

正文:進行論證

三種題型都必須根據引言的立場,在正文進行論證。正反型和程度型比較容易處理,逐個論點分段闡述即可。
比較型同樣是逐段分析論點,不過要注意,答案必須反駁棄選的觀點,即駁論。行文上一般會採用「先立後破」的鋪排,先論證較同意的觀點,然後進行駁論。試看以下例子:

貞觀之治的形成,有人認為主要是由於唐太宗才能出眾,亦有人認為是時勢所致。你較同意哪個說法?試援引史實加以析論。

假設我們較同意說法一(「唐太宗才能出眾」),可以考慮行文作如此鋪排:

  • 第一段從太宗知人善任分析;
  • 第二段從太宗改良制度分析;
  • 第三段進行駁論(例如:即使時勢有利,亦要太宗勤政才能致治)。

結語:重申立場

三種題型的結語基本上相同,應與引言首尾呼應,重申立場。若時間許可或主題適合,同學可以略抒己見,但切記不得與引言和正文的立場自相矛盾,亦不應再提出新的論點。

先寫大綱小心失分點

以上是3種開放式題型的基本行文架構,同學平常宜多進行寫作練習,在考試中自然能更加得心應手。最後,同學應留意以下容易失分的地方:

  • 立場不清晰,甚至沒有選擇立場;
  • 論點與立場無關,甚至互相矛盾;
  • 只顧堆砌史實,未有回應題旨。

若要避免以上情況,同學務必仔細審題,準確掌握題型、題旨及作答要求。下筆前,先花少許時間預備一個作答大綱,列出立場,整理論點和關聯的史實。確認無誤後,再按大綱逐步作答。這樣有條不紊地作答,能大大減低犯錯的機會。

唐太宗半身畫像
唐太宗半身畫像

顧問老師:李偉雄(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徐曉琦(李求恩紀念中學副校長)

文:雅集出版社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